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

山寻顺风处,城得豢龙迁。

民颈累累大,池荷一一圆。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崭然。

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

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

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王粲今方乐,边韶旧好眠。

汉官聊掷彩,梵学竞通禅。

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胜悁。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回忆往昔游历临汝之时,那时的太守非常贤明。
我们在山中寻找顺风的方向,城市也因此迁移至能养龙的地方。
百姓的脖子上挂满了丰收的果实,池塘里的荷叶一个个圆润饱满。
周朝的古碑已残破不堪,而少室山依然峻峭挺立。
瘦弱的马走在人群之后,归巢的鸟儿却落在我的前面。
世事如回声回应,随着年龄增长,就像波浪旋转。
命运早已注定,功劳怎能有所偏颇。
无需向上天询问,历史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王粲如今正享受欢乐,边韶依旧喜欢安睡。
在朝廷任职的人随意挥洒才华,佛教徒们则热衷于禅修。
谈论佛法滔滔不绝,情感交流却常常被牵扯。
一生中有两三个好友,向南望去,心中充满忧虑。

注释

昔:过去。
贤:贤明。
顺风处:有利风向的地方。
豢龙:养龙。
累累大:硕果累累。
圆:圆润。
缺矣:残破。
崭然:峻峭。
羸马:瘦弱的马。
归禽:归巢的鸟。
响答:回应。
波旋:旋转。
赋分:命运。
元功:主要功劳。
天以问:向上天询问。
鉴于前:借鉴历史。
王粲:文学家王粲。
边韶:文人边韶。
汉官:朝廷官员。
梵学:佛教学问。
语道:谈论佛法。
论情:情感交流。
南睇:向南看。
悁: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刘原甫见寄》,通过对回忆游历临汝的经历,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提到当年太守的贤明,颔联描绘了山水的优美和民生的富庶。颈联感慨时光荏苒和个人老去,尾联则表达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这两句,诗人认为人生的际遇和功业都是命中注定,无需过分忧虑或期待偏差。最后以朋友的现状和自己的心境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和对远方好友的关切。

整体上,此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许发运真州东园新成

疏凿近东城,萧森万物荣。

美花移旧本,黄鸟发新声。

曲阁池傍起,长桥柳外横。

河浑远波涨,雨急断虹明。

云与危台接,风当广厦清。

朱鬐看自跃,翠柏种初生。

香草犹能识,山苗未得名。

南峰及西岭,常共酒杯平。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依韵和许发运游泗州草堂寺之什

入寺岂缘斋,阮公方咏怀。

心将超紫府,手欲拍洪崖。

云雾波初净,尘埃鉴已揩。

但能倾玉醑,不假列金钗。

远客归空速,千樯密自挨。

醒论时事正,醉戴野巾喎。

风俗通吴楚,清浑见汴淮。

遥知香刹外,独与赏心谐。

形式: 排律

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

桐柳阴阴翠色参,幔房深邃静于岩。

疾疑不是因蛇影,方秘曾传白玉函。

炼蜜有时蜂竞至,坠膻无数蚁来衔。

女奚困触屏风响,林鸟饥寻蠹木鹐。

趋吏喜闻开便閤,舞姬排比剪春衫。

嘉宾入幕金樽抹,贺客冲风席帽搀。

谈出古人非骋辩,诗陈王化不言谗。

提纲勿用铢铢较,列局缘从物物监。

龙脑篆香蟠屈曲,虎头彫枕剔空嵌。

年踰五十惟耽易,能格神明莫若諴。

形式: 排律 押[咸]韵

依韵和希深新秋会东堂

何必水周堂,翛然万木凉。

朋簪兹共乐,节物自迎商。

巧笑承欢剧,新词度曲长。

骖鸾悲雾扇,泛蚁釂云浆。

并蒂榴房熟,连丛桂蕊香。

人初投辖醉,客甚掺挝狂。

鬓约寒鸦碧,衣轻舞蝶黄。

流波闲任注,错席岂依行。

亹亹谈宁倦,厌厌夜未央。

良时诚可惜,清燕此无荒。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