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兆骞所作的《感怀诗呈家大人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首联“棘寺阴沉树色长,故园何处泪沾裳。”以阴沉的寺院和长满树色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诗人的眼泪仿佛被这景色触动,不禁湿透了衣裳,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冤易断肠。”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积毁”指的是长期的诽谤和诋毁,“销骨”形容这种伤害之深,几乎能让人骨髓消融。“衔冤”则是指含冤受屈,难以承受。这两句诗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因遭受不公而内心痛苦至极的情景。
颈联“授简圜扉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这里的“授简”、“圜扉”、“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都是借用了古代典故。诗人借用这些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通过书写奏章来表达自己的冤屈,但又担心自己的声音无法传达出去,如同古代的邹阳一样,即使上书也难以改变命运的无奈。
尾联“金门咫尺招贤地,不得雄文达建章。”“金门”是古代皇宫的象征,这里指代朝廷,“招贤地”意味着朝廷招揽人才的地方,“雄文”是指有力的文章,“建章”则是指朝廷的决策机构。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距离朝廷咫尺之地,却无法施展才华,无法让自己的文章传达到最高决策层,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深深遗憾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