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其二)

景云持律冠当年,遗迹虽沈古寺存。

释子若能精进去,便应题作景云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翻译

景云法师的戒律在当时最为出色
尽管他的遗迹沉寂,古寺依然留存

注释

景云:指景云法师,可能是一位著名的僧侣。
持律:遵守戒律。
冠当年:在那个时代最为杰出。
遗迹:遗留的痕迹或建筑物。
沈:沉寂,不再显眼。
古寺:古老的寺庙。
存:保存完好。
释子:出家的佛教徒,这里指僧人。
若能:如果能够。
精进:专心致志,努力修行。
题作:题名,命名。
景云轩:以景云命名的建筑或纪念物。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李觏的《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比当年与现在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寄寓了对佛法修持之人的期许。

“景云持律冠当年”,这句以“景云”作为代指,将其人品德行比作当年的风范,通过“持律”二字强调了其严于律己、恪守教义的高尚品格。"冠当年"则是对过去时代的一种肯定和怀念。

“遗迹虽沈古寺存”,这句诗转折处在“虽”,表明虽然景云已逝,但其遗留下来的精神印记仍然保留在古老的寺庙之中。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释子若能精进去,便应题作景云轩”,这里的“释子”特指佛教僧侣,而“精进”则是要求他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不懈怠地修行。"便应题作景云轩"表达了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应该将其赞颂为“景云轩”,以彰显其崇高的地位。

总体来说,这两句诗既展现了李觏对佛法的尊敬,也映射出他对于历史人物品德的怀念和对后来者修持之人提出的期望。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僧志月碧云轩改为景云轩因书二首(其一)

长见江淹杂体诗,碧云非是惠休词。

试言日暮佳人怨,何事高僧却得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嘲汉武

甲帐居神本妄言,露盘犹在国东迁。

欲知千载金人泪,为耻君王不得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儒行

一死相从患难时,何人能与古人齐。

郦生泉下还知否,卖友而今价转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燕雀(其二)

绣户珠帘见最频,暖来寒去但安身。

翟公门下时飞入,全胜交情斗顿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