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开篇"草草庵居绝似僧,不同劣有发鬅鬙"两句,从视觉和行为两个方面强调了隐居者的朴素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的发型不像普通人那样打理,而是任其自然,显得有些蓬乱。
接下来的"空山一夜雷驱雨,老屋四围云拥灯"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隐居者所处环境的荒凉与神秘。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山谷中响起雷声,雨水倾盆,而老旧的小屋被云雾环绕,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棂,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诗人在"诗骨瘦来人似鹤,书幃懒去字如蝇"中,用"诗骨"比喻自己,形容自己的文笔或修养,如同鹤立之姿,显得高洁而孤独。"书幃"一词,则描绘了诗人对书写的态度和手法,文字如同蝇虫般细小、缓慢而深沉。
最后两句"开门桃李俱尘土,春到园林曾不曾"则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繁华的淡然与疏离。隐居者推门时,即使是美丽的桃李,也都化作了尘土;而春天到来,花园里盛开的景致,对于他来说,则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不再有所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居者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