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

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风多。

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凭他,吴越干戈。

工作合、惯调和。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

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是清代诗人俞樾的作品,其风格独特,情感深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人物的情感纠葛。

开篇“问南朝旧事,只离恨、不销磨”,以设问引出对南朝往事的追忆,离愁别恨如同陈年老酒,历久弥香,难以消散。接下来,“想五国城中,九哥传语,毕竟蹉跎”一句,将思绪带入历史的长河,五国城中的故事,九哥的传语,都充满了无奈与遗憾,暗示着历史的无常与人生的苦涩。

“风多。任吹不转,笑官家枉托孟婆婆。”这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人格化,形象地表达了对官家(可能指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讽刺与嘲笑。孟婆婆在古代传说中是长寿的象征,此处用以反讽,寓意深刻。

“那比茅檐腊鼓,迎神来听新歌。”通过对比,诗人将简朴的生活场景与热闹的迎神活动相融合,展现了民间生活的质朴与欢乐,同时也蕴含着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赞美。

“凭他,吴越干戈。工作合、惯调和。”这一段承上启下,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和平景象的展望。吴越两国的历史纷争,最终在诗人笔下转化为对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看绿衣、执鼓蓬头不帻,笑面微酡。”这一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绿衣人手持鼓槌,蓬头散发,面带微笑,微醺之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艺术的美感。

“关河。玉门万里,仗神风一夕转明驼。”这里通过“关河”、“玉门”等地理名词,勾勒出辽阔的边疆景象,借助“神风”与“明驼”的意象,表达了对边防安全与和平的向往。

最后,“从此林间鸟语,声声只唤哥哥。”以鸟鸣声结束全词,寓意深远,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

综上所述,《木兰花慢》以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以及理想世界的深刻思考与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倦寻芳

小移步障,闲泛灵楂,西子湖畔。

大好清游,苏白也应相羡。

康乐行窝随地筑,达摩芦叶沿流转。

斗奇情,有浮梅槛稳,驾霄亭健。

念往事、风流消歇,二百年来,犹有馀恋。

坐对湖山,昔日胜游谁见。

几处神楼空结想,十年船会难如愿。

只荒凉,薛家庐,曲阑凭遍。

形式: 词牌: 倦寻芳

唐多令.李筱泉中丞见访湖楼,遂与至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小坐而别

花外驻鸣驺。来乘湖上舟。且偷闲、半日清游。

玉宇琼楼随处好,泛双桨、向中流。云水一登楼。

苍茫芦荻秋。步长桥、指点汀洲。

安得行窝来此筑,请垂钓、著羊裘。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瑶华慢.十月十日与内子坐小舟泛西湖看月

风清月白,如此良宵,算人生能几。

扁舟一叶,云水外、摇过湖心亭子。

橹声轧轧,把鸥鹭、联翩惊起。

隔暮烟、回望红窗,认得读书灯是。

天边何处琼楼,叹一落红尘,光景弹指。

今宵明月,应笑我、换了鬓青眉翠。

嫦娥休妒,让我辈、人间游戏。

倚绮窗、共玩冰轮,约略前生犹记。

形式: 词牌: 瑶华

绿意.咏菜

枝枝嫩绿。向竹篱小圃,鸭嘴亲斸。

付与厨娘,乱切琼瑶,珍重素心盈掬。

安排翠釜休轻戛,要炼取、玉脂酣足。

看雪瓷、奉出兰芽,压倒蟹胥鱼鱐。

知否琼筵绮席,有人拥五鼎,珍餍梁肉。

脱落残牙,拌谢肥甘,不许蔬园羊蹴。

天教领略冰霜味,莫负了、登盘寒玉。

更瓮中、碎渍晶盐,好伴箨龙春熟。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