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其一)

平川雨溢波不流,两车渡水轩若浮。

车轮载重轧巨牛,牛力尚可行人愁。

后车在水前在丘,欲进却顾且复休。

山途野店阻且修,日云暮矣不得留。

胡儿健马双络头,肩载糗橐无戈矛。

得非遗寇居边州,或者俘获随官邮。

穷庐不作风雪囚,道路虽险无离忧。

圣朝有道锋镝收,胡我赤子非仇雠,谁哉更起筹边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此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塞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平川雨后的宁静与车渡水的动态美。画面中,两辆车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缓缓前行,仿佛轻盈地浮于水面之上,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意境。车轮下,似乎有一头巨牛在默默承受着沉重的负荷,而行人的愁容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画面继续展开,后车停驻于丘陵之上,前车则在水中,两者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欲进又退的犹豫状态。山间的小路蜿蜒曲折,野店稀疏,日已西斜,行人却仍无法停留。此时,一位身着胡服、骑着健马的少年出现,他肩上背着干粮和包裹,没有携带武器,或许他是边疆的居民,或是俘虏随从,亦或是官府的使者。他的形象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边塞生活的独特风貌。

画作最后以“圣朝有道锋镝收”一句点睛,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以及对边疆安宁的期待。画中的胡儿与边民共同生活,没有敌对,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个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物活动的生动,更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东山图

谢公昔卧东山麓,山中无日无丝竹。

美人笑捧如花颜,饮酒赋诗欢不足。

古来同乐必同忧,公能不为苍生谋。

征西司马亦何事,犹使桓兵窥上流。

贼兵在郊公在墅,天下江山个中睹。

老温病死强秦奔,一代功名荷天与。

太平宰相固云云,清言非罪还非勋。

四郊多垒一身乐,吾忆冶城王右军。

形式: 古风

米元章拜石图

南州怪石如奇士,士有好奇心欲醉。

平生两膝不识地,石也受之无愧色。

著袍拥笏当石前,礼而不荅貌益虔。

呼为石丈丈不语,回视诸峰尽儿女。

当时观者笑且嗔,眼中见石不见人。

嗟君好洁已成癖,无乃冠屦沾泥尘。

古来玩物必丧志,况尔物役忘其身。

惟石岩岩瞻赫赫,一州虽小宁无民。

宋家只合米博士,谁遣出刺无为军。

君不见汉家留侯拜黄石,石亦可拜不可昵。

千载英风石并高,犹怜误落神仙迹。

形式: 古风

谢谢方石石镇纸

风檐细楮飘如叶,恼乱閒愁千万叠。

试将觚石置我前,坐镇浮浮成妥帖。

谁其赠者方石翁,瘦骨与石将无同。

石形可碎理不曲,此语吾传东海东。

向来遗我枰棋制,规石为圆岂翁意。

亦知此石如此心,不谓心同肯予致。

我家娇儿不解事,径往取之如剧戏。

仅辞涂抹向诗书,岂有规模守文字。

古来问学须磋磨,要令平直无偏颇。

觚哉觚哉久不见,摸棱之辈何其多。

愿儿宝石终比德,慎勿委弃墙东阿。

还持此石问汝伯,别有矩彟当如何。

形式: 古风

张东白惠椰壶走笔代简

岭南椰实高千树,大者如瓢小如注。

良工斲剔成形模,外实中空寡疵窳。

青金为饰坚且良,磨砺圭角藏精光。

谁言曲直异从革,二物相成岂相克。

青黄竟作牺尊灾,污抔古矣非时哉。

有容耻与升合校,无垢频经洗涤来。

翰林人物西江老,退食开壶日倾倒。

携之赠我不自惜,人好更看壶亦好。

我虽强饮不满钟,愁城百尺难为攻。

先随俎簋作时荐,后许盘筵为客供。

覆杯断饮亦未易,独有夜戒无终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