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招二首(其二)

劝人瘦。秋来也、病腰可似疏柳。翠蛾描冷岫。

几点黛愁,楼上纤手。芳华谢久。漫种得、山中兰亩。

一夜湘江淼淼,恨羌笛不胜吹,望瑶京搔首。空有。

画罗舞袖。银屏梦觉,临镜妆谁秀。凤钗欹枕溜。

未了青春,伤心时候。衫痕检旧。怕不是、天涯中酒。

那日清歌罢奏。最堪惜、月明前,花飞后。

形式: 词牌: 角招

鉴赏

这首《角招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病态之人的形象,以及其内心的愁绪与情感的波动。

首句“劝人瘦”便点明了主题,暗示了人物因病而消瘦的状态。接下来,“秋来也、病腰可似疏柳”,以秋风中的柳树比喻病人的腰肢,形象地描绘出其瘦弱的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季节更替、生命脆弱的感慨。

“翠蛾描冷岫”一句,将女子的眉眼比作山间寒冷的云雾,既表现了女子的美貌,又暗示了她内心的孤寂和忧郁。“几点黛愁,楼上纤手”,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楼上凝视远方,眉头紧锁,手中无力,流露出深深的愁绪。

“芳华谢久”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漫种得、山中兰亩”,以兰花象征高洁与美好,但“漫”字透露出一种徒劳无功的无奈感。“一夜湘江淼淼,恨羌笛不胜吹,望瑶京搔首”,通过湘江的浩渺和羌笛的哀怨,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搔首”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空有。画罗舞袖。银屏梦觉,临镜妆谁秀。”这一段通过描述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人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以及对自我形象的反思。“凤钗欹枕溜。未了青春,伤心时候。”凤钗倾斜,暗示着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而“未了青春”则表达了对青春岁月未能完全享受的遗憾。

“衫痕检旧。怕不是、天涯中酒。”通过检查旧衣上的痕迹,联想到是否曾在遥远的地方饮酒,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思考。“那日清歌罢奏。最堪惜、月明前,花飞后。”最后两句,通过回忆某日的清歌表演,感叹于月明前后的美景,以及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人物在病痛与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22)

蒋敦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唐多令二首(其一)

索性不思量。将愁掷酒乡。怪今宵、酒也凄凉。

道是凄凉缘中酒,酒又醒,五更长。莫是怯思量。

教愁来梦乡。笑今宵、梦也荒唐。

算作荒唐寻好梦,怕不是,那人妆。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唐多令二首(其二)

独抱一弦琴。清风来竹林。但空山、谁与知音。

顾影可怜人绝代,问三九,玉梅心。仙梦鬲遥岑。

芳蕤何处寻。听绵蛮、还感微禽。

西北楼高天万里,倚愁外,碧云深。

形式: 词牌: 唐多令

声声慢五首(其一)

牵萝人瘦,倚竹天寒,故山丛桂谁留。

赁庑依然,婿乡小隐风流。

菱花倩描冷黛,上眉痕、总带些愁。

愁细问、怕玉梅开矣,犹滞归舟。

莫更牛衣中夜,笑十年英梦,都付悠悠。

天际蘋鸿,而今也学莲鸥。

瑶琴听伊弹罢,醉金尊、我拂吴钩。

同证取,看五湖烟水,片席高秋。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押[尤]韵

声声慢五首(其二)

鬟丝飏碧,枕印黏红,日高才起梳妆。

溜也无心,绣床贪看鸳鸯。

朝来泥人情恼,打鹦哥、休唤檀郎。

佯笑掷,怪绿云松了,谁许疏狂。

莫又教人孤月,但敲残银烛,莲漏犹长。

庭院深深,记曾画月斜廊。

可怜小家儿女,稳双栖、兰楛何妨。

抛未得,忆上头时节,玳瑁新梁。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