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榆诗

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

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

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

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

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

霜飙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昔日我离开陵阳时,门前小路刚种下榆树。
今年我从山南归来,那些大树都已长成粗壮支柱。
两旁绿荫浓密如深洞,地上榆影斑驳如地毯。
那时酷暑难耐,没有地方能容我这病弱之躯。
白天清风摇曳,夜晚月光筛落,每天都离不开这片绿荫。
闲暇时邀请亲朋好友坐在树下,四周摆放着琴和壶。
人生在心满意足时才快乐,这样的乐趣恐怕再难寻觅。
秋霜未至树叶依旧繁茂,暂且与你们共享这份欢愉。

注释

陵阳:古代地名。
夹道:道路两侧。
山南:泛指南方山脉以南的地方。
椽:房屋的屋檐上支撑屋面的木条。
合阴:树木相互遮蔽形成的阴凉。
烦病躯:疲病的身体。
昼摇清风:白天有微风吹过。
筛月: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
群株:众多的树木。
霜飙:秋霜带来的寒风。
诸君:各位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在陵阳守门时种植榆树的场景,并与现在相比较,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享受和珍惜。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乐趣的感悟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首句“昔我去守陵阳日,门前夹道初种榆。”设置了整个诗的场景,通过“昔我”二字,引出了过去时光,陵阳作为地点,使人联想到边塞孤独的氛围。"门前夹道初种榆"则具体描绘了当年栽种榆树的情形。

接下来的“今年我自山南归,向椽大者皆柱粗。”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诗人回到旧地,发现当年的幼小榆树已长成粗壮的柱状,形成了两边对称的景象。

"两边合阴若深洞,满地清影繁如铺。是时暑气正炎酷,无处容此烦病躯。"通过对比强调了榆树成荫后的凉爽与当下的炎热形成鲜明对照。诗人因身体不适,更为寻找一片清凉而感慨。

"昼摇清风夜筛月,日日不可离群株。闲邀亲友坐其下,左右间设琴与壶。"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享受和生活的态度。昼夜不离榆树之下,与亲友共享清风明月,设置琴瑟酒壶,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诗意画面。

最后,“人生适意乃为乐,此乐已恐他更无。霜飙未起枝叶在,且与诸君同此娱。”表达了对生命中难得之乐的珍惜和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担忧。诗人希望在尚未来临的严冬之前,与朋友们一起享受这一份美好的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回顾,展现了时间变迁与生命无常的哲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生活之乐和人际关系的珍视。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贵侯行

将军功勋满旂常,昨日赐对开明光。

腰悬橐驼紫金钮,爵号进拜诸侯王。

戟衣翩翩弄春影,大第高门临万井。

但愿囊书绝边警,常官中都奉朝请。

形式: 古风

赵壹

壹也本西县,状貌徒磊砢。

其才固难得,行有所不可。

世人讵能掩,而尔辄自我。

既欲焉得刚,所守实未果。

抵罪当至死,其中遂水火。

一为人所活,上赋何琐琐。

为文好讥骂,恶吻事掀簸。

逢陟与规辈,次第滋尔祸。

无成困乡里,倔僵老愈叵。

何烦遣相视,器识自幺么。

余因守汉中,作诗揭墓左。

劝君莫学壹,学壹终坎轲。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送无演归成都

曾读契嵩辅教编,浮屠氏有不可忽。

后于京师识怀琏,彼上人者尤奇倔。

余尝从容问其友,琏复为余道居讷。

是三大士才过人,所畜岂肯吾儒屈。

文章汪洋道义富,不止区区事其佛。

余思此等更谁似,蜀有人焉颇超越。

成都敏行字无演,所谓万星中一月。

想嵩琏讷见须避,不尔往往被呵咄。

通禅晓律两无碍,前会定预耆阇崛。

群经列史固汗漫,独泛其深仍出没。

外之所精者书画,不问不语常若吃。

计其夏腊殊未几,在大众中诚突兀。

余守陵阳至穷陋,雨浸一春泥汩汩。

英溪硗磝磴道崄,行客欷歔上崷崒。

无演冲冒独不顾,来款余门手持谒。

呼之使前见已喜,相貌圆满藏神骨。

清谭坐久愈飘洒,顿遣尘襟落如拂。

新诗古文览嘉贶,气格俊健凌霜鹘。

观其衮衮出论议,收敛便可与簪笏。

试将邀之使从仕,笑指此顶安更发。

日招与语自无厌,何乃告去苦仓卒。

西城晓日照高岭,倒搭乾陀入深樾。

师归常宜见嘉祐,此老心中已无物。

好音相与频寄惠,余在空山正伊郁。

形式: 古风

送王恪司门知绛州

绛守园池天下誇,绍述有记词聱牙。

苍官青士左右树,神君仙人高下花。

远水依然尚钩带,旧门想已无靴檛。

自怜俗状不能到,此去羡君专宴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