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株繁艳春城尽,双树慈门忍草生。
愁态自随风烛灭,爱心难逐雨花轻。
黛消波月空蟾影,歌息梁尘有梵声。
还似钱塘苏小小,祗应回首是卿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游园的景象,诗人借此抒发对逝去美好的哀愁。"一株繁艳春城尽"表现了春天花开满径,但也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结束;"双树慈门忍草生"则是园中景象,双树成荫,慈母般的门前,杂草丛生,显得有些荒凉。"愁态自随风烛灭"表达了诗人情感随着春天的消逝而渐渐淡去;"爱心难逐雨花轻"则是对逝去美好的眷恋和无奈。
"黛消波月空蟾影"描绘了一种静谧夜景,水波不兴,月亮清明,只有蟾蜍的身影出现在这宁静的背景中;"歌息梁尘有梵声"则是在表达诗人内心的安详与超脱,虽身处尘世,却能听到心中的梵音。
最后两句"还似钱塘苏小小,祗应回首是卿卿"中,"钱塘苏小小"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苏洵,他的诗风格小巧精致,这里或许是在赞美他的诗风。"祗应回首是卿卿"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卿卿"一词在这里充满了情感的温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日游园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美好的哀愁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不详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烟昏水郭津亭晚,回望金陵若动摇。
冲浦回风翻宿浪,照沙低月敛残潮。
柳经寒露看萧索,人改衰容自寂寥。
官冷旧谙唯旅馆,岁阴轻薄是凉飙。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红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舟依浅岸参差合,桥映晴虹上下连。
轻楫过时摇水月,远灯繁处隔秋烟。
却思海峤还悽叹,近涉江涛更凛然。
闲凭栏干指星汉,尚疑轩盖在楼船。
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沾巾愧万人。
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壶冰自洁中无玷,镜水非求下见鳞。
清夜佛宫观色相,却归前老更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