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彰仪门西路,桑乾古渡分。
长羁乘传马,不断出关军。
沙白迷荒戍,城黄压暮云。
车牛徵到骨,募派底纷纷。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的壮阔与苍凉之感,通过“彰仪门西路”、“桑乾古渡”等地点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边疆的辽远景象。诗人以“长羁乘传马”、“不断出关军”勾勒出边防将士的艰辛与忠诚,同时,“沙白迷荒戍,城黄压暮云”则将边塞的自然风光与军事氛围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边塞美学。
“车牛徵到骨,募派底纷纷”两句,则揭示了边防征税的沉重与混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整首诗在描绘边塞景象的同时,也蕴含着对边防将士生活艰辛的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关怀。
不详
家酷贫,读书砥励品行,从师高攀龙。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进士,官行人
借得茅檐住,荒芜不扫除。
星寒知怯鼠,春涨欲通鱼。
一径野篱密,半墙秋草疏。
雨馀添藓晕,曲曲作虫书。
率尔茅檐住,悠然岁五除。
午阶消战蚁,晴盎数游鱼。
人在静中妙,交于契处疏。
已知无一事,头白只佣书。
身以诗名贱,狺狺未可听。
此心谁许素,君眼却为青。
雨雪怜同病,江湖问独醒。
只今无狗监,章句说明经。
惯是贫多事,生儿又赋诗。
未堪供客眼,聊以慰吾私。
每念有穷日,仍疑无始时。
青山应好在,何地许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