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秋天归隐生活。"秋归虎溪月,携锡入云松"写出了诗人在秋季回到虎溪,那里的自然景色如同一轮明月,自己则带着铁锅进入了云雾缭绕的松林之中,隐居其间。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
"又向深山住,還闻古寺钟"诗人继续深入山林,选择深处作为栖身之所,但即便是如此偏僻的地方,也能听到远方古寺的钟声。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更透露出他对佛法的向往和归属感。
"出生供野鸟,持咒伏潭龙"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日常生活。他不仅与自然界的生物和谐共处,还通过持咒来驯服水中的龙,这里的“龙”可能是对山中溪流的美好比喻,反映出诗人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探索。他喜欢到东林下游历,并且通过吟咏来欣赏那五老峰的壮丽。这里的“五老峰”或许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但更深层次上,它代表了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林隐居图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