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散烛亦尽,明月共寂寥。
三生东华梦,岁晚依僧寮。
秋宵岂不凉,客心自如烧。
循檐耿无寐,顾影自萧萧。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静谧,诗人以"客散烛亦尽"开篇,暗示了人去楼空的寂寥氛围。"明月共寂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将自然的清冷与内心的孤独融为一体。"三生东华梦"暗含诗人对往昔梦境的追忆,而"岁晚依僧寮"则透露出一种淡泊出世的生活态度。
"秋宵岂不凉"直接点出季节特征,但诗人的心境并未因此而清凉,反而如"客心自如烧"般炽热,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忧虑或情感纠葛。"循檐耿无寐"写诗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耿无寐"刻画出他的焦虑和失眠状态。最后"顾影自萧萧"以自我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孤独落寞的身影,以及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秋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秋夜独处时的内心世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深深思考。
不详
归舆穿翠微,夜久树益苍。
海蟾浴清波,吐此林表光。
今宵衣上露,明日履下霜。
儿童不知此,且喜今夕凉。
风林忽响答,似识予心肠。
明月从东来,幽窗光炯炯。
疏窗一尺许,写我肩与顶。
可怜窗下心,愧此窗上影。
稍稍暝色添,悠悠远山缩。
秋声何方起,馀韵入修竹。
兴来不知痴,桥外一筇独。
灯光小市闹,人语深院肃。
惟应无归云,背向檐下宿。
今夕凉已透,开阳月初生。
忽思会心友,谈锋隔江城。
是非天意高,宠辱人事惊。
众宾亦笑语,我独难为情。
回风避老树,中宵有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