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拾遗赠竹簪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我曾与你共怀此志,借外物更深刻理解彼此内心
你赠我苍老斑驳的竹节,并非没有珍贵的玳瑁发簪
清雅质朴最为相宜,过分雕饰华美岂能承受
为你妥善安置头饰,怀揣此物胜过金银财宝

注释

与君:与你。
尝此志:共怀此志。
因物:借外物。
复:更。
知心:理解彼此内心。
遗我:赠我。
龙钟节:苍老斑驳的竹节。
非无:并非没有。
玳瑁簪:珍贵的玳瑁发簪。
幽素:清雅质朴。
宜:最为。
相重:相宜。
雕华:过分雕饰华美。
岂所任:岂能承受。
为君:为你。
安首饰:妥善安置头饰。
怀此:怀揣此物。
代兼金:胜过金银财宝。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诗歌,通过对物品的赋予和记忆来传递情感。诗人将一枚龙形的簪子作为友情的象征赠送给远方的朋友,这件物品不仅承载了珍贵的情谊,更寄托着深厚的友情。

"与君尝此志, 因物复知心" 表明诗人与对方曾共同怀有某种志向或理想,而通过这件物品又唤醒了彼此之间的心灵联系。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描述了这件礼物的珍贵,它如同古代皇室所用的龙形玉器一样尊贵。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这两句强调了这份情谊和赠送之物都应被珍视,不应被轻忽。

最后两句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表示诗人希望朋友戴上这个簪子,既是为了装饰,也是在心中怀念着这份难得的友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未来美好祝愿的寓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赠送之物强调了深厚的情谊和不变的友情,是一篇情感真挚、意蕴深长的作品。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二首(其一)

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感遇十二首(其二)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溪行寄王震

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

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

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

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酬王六寒朝见诒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

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

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