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德麟

故国春浓懒纵观,强寻幽境步蹒跚。

风酣蕙草清香煖,烟湿杏花红粉寒。

但觉时光自催换,可怜人事几悲酸。

百年未必长于梦,虚作邯郸枕上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故乡春天浓郁,我却懒得去欣赏,勉强寻找幽静之地,脚步缓慢。
微风吹过,蕙草散发出清新的香气,烟雨打湿了杏花,使它红艳中带着几分寒意。
只觉得时间自己在催促着变换,感叹人事无常,充满了悲伤和酸楚。
即使人生短暂如百年,也可能不如梦境长久,徒然像邯郸梦中的枕上观想。

注释

故国:故乡。
春浓:春天浓郁。
懒:懒得。
纵观:尽情欣赏。
强寻:勉强寻找。
幽境:幽静之地。
蹒跚:脚步缓慢。
风酣:微风醉人。
蕙草:香草。
清香:清新的香气。
烟湿:烟雨打湿。
红粉寒:红艳中带着寒意。
时光:时间。
自催换:自己催促变换。
人事:人事变迁。
悲酸:悲伤酸楚。
百年:人生百年。
未必:不一定。
长于梦:比梦境更长。
虚作:徒然做。
邯郸枕上:典故,比喻虚幻的梦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春天美好景色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故国春浓懒纵观”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绪,诗人在春天里漫步于故土之上,心情舒缓而又带着些许惆怅。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强寻幽境步蹒跚”表明诗人的脚步在寻觅那些隐秘、不为人知的地方,显示出一种探索和深入的态度。这里的“幽境”可能指的是一处偏僻或难以到达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内心世界中的一隅。

接下来的两句“风酣蕙草清香煖,烟湿杏花红粉寒”,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感受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世界。“风酣”形容微风拂过,蕙草散发出淡雅的清香;“烟湿杏花红粉寒”则描绘了春日暖阳下湿气中杏花的娇艳与微冷,这些生动的细节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然而,随后的两句“但觉时光自催换, 可怜人事几悲酸”却转而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也是在提醒读者,不要被美好的景象所迷惑,因为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终将归于尘土。

最后两句“百年未必长于梦,虚作邯郸枕上看”则是对人生短暂和历史长河中个人渺小的体认。诗人借用了“邯郸梦”这一典故来表达人生如梦的哲理,同时也暗示了对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界限的模糊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透露了他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8)

王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坐

夜久灯花自吐红,岁华已尽尚飘蓬。

身游百越风波外,路入千山雨雪中。

失马旧知无得丧,拂龟那更问穷通。

懒将今古从头数,几度邯郸梦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定光院

兵戈几载剧波翻,去住优游僧自閒。

已熟机缘到真际,久将生死断人寰。

沙明寒水月窥涧,露湿晓烟秋在山。

一佛镜中那是别,孤云不离乱峰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临海僧珂公出梅花诗和其韵

天公飞雪斗梅英,未有东风便有情。

竹里藏春春不觉,水边见月月羞明。

神人自惜迷姑射,天女何妨伴净名。

第一花中拈实相,谈禅说法大修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