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名为《子规》。诗中通过描绘杜宇冤魂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杜宇冤亡积有时”一句,提出了主题,即杜宇的冤魂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这里的“杜宇”指的是古代的一只鸟,传说它因悲鸣而死,以此比喻那些遭受不幸命运的人。
“年年啼血动人悲”表达了每到岁时,这种无声的哀嚎就像鲜血一般触动着人们的心。这里通过“啼血”的形象,强化了杜宇冤魂的凄凉和悲惨,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一句,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反思与愿望,希望那些积怨如山的冤魂能够得到超脱和解脱。
最后,“何树何山着子规”则是诗人在寻找一个适合这位冤魂安息的地方。这里的“子规”即杜宇的别称,是一种悲鸣的小鸟,而“何树何山”则表达了对安葬之地的探寻和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杜宇冤魂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超脱的一种深刻感悟。
不详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
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
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凉月挂层峰,萝林落叶重。
掩关深畏虎,风起撼长松。
山中好处无人别,涧梅伪作山中雪。
野客相逢夜不眠,山中童子烧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