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三)

交朋相问兴何如,不愿家财有羡馀。

一卷佛经心谙诵,七篇真诰手亲书。

荣名厚禄都来足,酒兴诗情积渐疏。

多谢营巢旧时燕,又依时节到贫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朋友们互相询问,心情如何,我并不希望家中财产过多。
我专心研读佛经,亲手抄写真诰。
我已经满足于名誉和丰厚的俸禄,饮酒作诗的兴趣逐渐减少。
感谢那些旧时筑巢的燕子,它们依旧按照时节回到我这简陋的居所。

注释

交朋:朋友。
相问:互相询问。
兴何如:心情如何。
家财:家庭财富。
羡馀:多余、过多。
佛经:佛教经典。
心谙诵:用心熟读。
真诰:道教经典。
手亲书:亲手抄写。
荣名:荣誉名声。
厚禄:丰厚的俸禄。
酒兴:饮酒的兴趣。
诗情:作诗的情感。
积渐疏:逐渐减少。
营巢:筑巢。
旧时燕:过去的燕子。
贫居:简陋的居所。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逸生活和个人修养的诗。开篇“交朋相问兴何如,不愿家财有羡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间问候的态度,以及不愿意家中积累多余的财富,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心境。

接着,“一卷佛经心谙诵,七篇真诰手亲书”则展示了诗人的修养和对道德经典的重视。佛经与真诰都是古代文化中关于哲学思考和道德教化的重要文献,诗人通过吟诵和抄写这些经典来修身养性。

“荣名厚禄都来足,酒兴诗情积渐疏”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态度,以及在酒酣之际,诗意盎然却又逐渐淡去的情景。这里的“荣名厚禄”指的是官职和物质享受,而诗人似乎对此持有超脱的看法。

最后,“多谢营巢旧时燕,又依时节到贫居”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奢华生活的感激,同时也接受了现在简单朴素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调整,也是精神层面的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世俗,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什莫匪正声亦贡七章补为十首学颦之诮诚所甘心(其七)

清静僧家亦未如,绿葵红稻饱餐馀。

逢人不喜谈时事,养性惟便读道书。

来往自行三径熟,过从每共四邻疏。

洛安郡里东城下,一簇芳林是我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短才更竭病怀甘输降款(其一)

苍翠一丛湘岸色,问僧求得不嫌多。

重移砌畔新栽石,旋斸庭中旧种莎。

诱引吟情终不尽,装添野景更无过。

明年新笋成林后,袅袅长竿拂树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短才更竭病怀甘输降款(其二)

春早移来渐渐芳,童儿盗笋最须防。

清阴羃羃低笼槛,翠影森森半出墙。

今对小窗殊不厌,长侵幽径亦何妨。

十篇嘉句形褒咏,多谢高才秘阁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齿疾未平灸疮正作新诗又至奇韵难当暗忍呻吟强思酬和别披小简盖念短才更竭病怀甘输降款(其三)

北就墙阴创小栏,小栏非窄亦非宽。

何须渭水誇千亩,且对萧斋种百竿。

春笋屈盘穿砌出,夜枝交戛入窗寒。

谁能携妓东山去,垂老区区学谢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