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世杰赴京兆幕官

雨雪方载涂,霜风裂肤肌。

丈夫四方志,游子千里期。

简书岂不畏,孀亲发如丝。

恩义两相夺,欲行还迟迟。

世荣岂不慕,此心难遽夷。

大分既有定,僶俛安得辞。

伊人遇知己,第恐负所知。

去去勿重陈,抟扶良自兹。

苟能以义养,犹足慰亲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送张世杰赴京兆幕官》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段成己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远行的关切与祝福。

首句“雨雪方载涂,霜风裂肤肌”描绘了送别时节的恶劣天气,雨雪交加,寒风凛冽,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凄冷氛围。接着,“丈夫四方志,游子千里期”点明了友人远行的目的和决心,虽有千里的路程和未知的挑战,但心中有志向,不畏艰难。

“简书岂不畏,孀亲发如丝”则转而关注友人的家庭责任,简书即官府文书,意味着友人即将承担公务,但同时家中有年迈的母亲,让友人感到担忧。这种对家庭的牵挂,体现了深厚的亲情。

“恩义两相夺,欲行还迟迟”表达的是在恩情与道义之间难以抉择的心情,友人内心挣扎,既想遵从道义,又不忍离开亲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增加了离别的沉重感。

“世荣岂不慕,此心难遽夷”表明友人对世俗荣誉的向往,但内心的平静难以迅速恢复,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大分既有定,僶俛安得辞”说明了命运的安排,即使心中不愿,也必须接受现实,继续前行。这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伊人遇知己,第恐负所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知音,避免辜负对方的信任和期待。

最后,“去去勿重陈,抟扶良自兹”是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希望他能够顺利前行,不必再诉说离别的痛苦,相信未来会更好。

“苟能以义养,犹足慰亲思”则是对友人的道德指引,希望他能以正义行事,以此来宽慰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友情、亲情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面对人生选择时的内心挣扎与最终的抉择。

收录诗词(260)

段成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段克己弟。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生卒年:1230

相关古诗词

冯生成之自燕归平阳赖寂照先生获脱奴役复齿士列将复归燕主吾友济夫来谒诗姑序其概以答云

英英大冯君,雅志在千里。坎■不得前,而姑止于此。

出处虽两途,动静无二理。

燕坐三十年,初不离朝市。

了了方寸閒,湛然若秋水。

冯生适何来,眉目差可喜。

自云衣冠后,家破偶不死。

失身坑阱中,摇尾凡几祀。

遇者日千百,藐焉不一止。

忽逢盘谷翁,引手唯力致。

力极势未回,既出几复委。

不知何因缘,又入先生耳。

一见不忍遗,即命加冠履。

奴虏岂所安,推己乃知彼。

恻然动于中,弃金犹弃秕。

少属豺虎场,永谢泥与滓。

乞诗答盛德,此意良亦美。

顾我欲何言,一笑不如己。

先生世外人,于汝初何俟。

苟能肩一心,绮语奚足恃。

屈信固有时,此政在知己。

勿如越石父,以是骄晏子。

形式: 古风

杨生深甫以医鸣河汾遁庵先生以下皆赠以诗生吾党士也观其意似不以浅近自期者故予之所述不特称道而已也

杨生头角非凡子,少以医名动州里。

胸怀了了中可人,容貌恂恂外如鄙。

前徽未艾足凭藉,论议滔滔有源委。

人身造化一天地,敢谓精微尽于此。

中情??不自安,愿就先知问其旨。

遁庵先生天下士,挈携陬维为指似。

古人桃源不难到,但恐中心复中止。

千金再拜一言重,采掇方书究终始。

姓名会看满人閒,滚滚西驰若汾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贾德远北上

贾生历落非庸子,坐守穷庐足文史。

山田硗确无百亩,日课诸郎力耘耔。

瓶储颠倒得几何,晨夕安能具甘旨。

抱关击柝有不择,知效一官聊尔耳。

霜风栗冽岁云暮,水宿山行二千里。

及亲而仕古所乐,敢以崎岖惮行李。

明年花发听君还,綵戏阶庭为亲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答诗社诸君

卖药韩康伯,能诗张志和。

真钢须百鍊,明镜要重磨。

眼底如君少,閒中得子多。

兵连犹未解,莫厌数相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