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

数节坚如玉削成,几年出入伴闲身。

扶持衰老非无术,变化虚空亦有神。

药笼倒挑同入市,酒壶斜挂共寻春。

虽然未作颠危用,闲指迷津与路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拄杖》由宋代诗人毛珝所作,通过描绘一柄看似普通的拐杖,诗人巧妙地赋予了它深刻的人格化寓意。

首句“数节坚如玉削成”,以“玉削”形容拐杖的质地,既突出了其材质的珍贵,也暗示了拐杖的坚实耐用,如同美玉般温润而坚韧。这不仅是一根简单的辅助工具,更象征着一种内在的品格和力量。

“几年出入伴闲身”一句,将拐杖拟人化,仿佛它与主人相伴多年,共同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忙碌还是闲暇时刻,都形影不离。这里不仅体现了拐杖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扶持衰老非无术,变化虚空亦有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拐杖的形象。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支撑,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在“扶持衰老”的过程中,拐杖似乎拥有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克服岁月带来的疲惫和无力感。同时,“变化虚空亦有神”则暗示了拐杖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能随主人的需求而变化,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适应力。

“药笼倒挑同入市,酒壶斜挂共寻春”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拐杖的多功能性。它不仅可以作为行走的辅助,还能与主人一同参与各种活动,无论是市集购物还是踏青赏花,都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伙伴。这种随和与包容,使得拐杖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与主人共享欢乐与日常。

最后,“虽然未作颠危用,闲指迷津与路人”两句,点明了拐杖在关键时刻的作用。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它更多地扮演着陪伴者的角色,但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它能为他人指引方向,提供帮助。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得拐杖超越了其物理形态,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助人为乐、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

综上所述,《拄杖》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根拐杖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感,不仅赞美了它的实用价值,更赋予了它深刻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人与物之间超越物质联系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83)

毛珝(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有诗名于端平年间,著有《吾竹小稿》一卷,李龚为之作序,比之为唐诗人沈千运,约略可知其人生平风貌。事见宋·李龚《吾竹小稿序》

  • 字:元白
  • 号:吾竹
  • 籍贯:三衢(令浙江衢州)

相关古诗词

数椽

梅有清香竹有阴,数椽于此寄幽深。

旧看归雁抛孤旅,新听啼螀悔苦吟。

几卷书皆先世迹,一张琴是古人心。

柴门未必无知己,何必江湖在远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陈藏一山房

一室焚香即太初,万人如海尽从渠。

第于心上曾无着,何必山中始可居。

垂箔护花嫌引蝶,连筒汲井怕生鱼。

草玄政不妨人事,问字敲门未可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元日寓越之三江

客里元正最可怜,就他香案礼苍天。

懒拈蓍草占新岁,频对菱花忆去年。

仅有邸翁分席拜,不如野老着衣鲜。

百年草草浑如此,且醉残梅了目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天上分来种异常,年年花占菊前黄。

堆将龙麝应难敌,隔尽屏帷亦透香。

此日且饶秋富贵,全家疑在月中央。

明朝酒醒风吹尽,赢得黄金满步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