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伏波铜鼓歌

波罗神庙东西壁,铜鼓大者径四尺。

小者微杀五之一,郁仪结璘长合璧。

大者浮自海中来,小者浔水滩头得。

縠纹龟纽吐光景,遗烈犹传马新息。

新息当时征交趾,据鞍目已无徵侧。

范金铸此壮军声,蛮奴一闻皆辟易。

挝时曾堕浪泊鸢,擂罢还和武溪笛。

宫门马久随劫灰,海边柱亦埋沙砾。

独留二鼓镇炎陬,贝阙深沈不敢慝。

雌雄变化善飞腾,律吕铿鍧应潮汐。

冯夷喜时一扬枹,万里晴空飞霹雳。

天吴震掉鲸鱼走,魑魅夔夔皆丧魄。

俚獠如云输宝钗,买费千头牛不惜。

方今骅骝贺鼓车,百年耳不闻金革。

麟皮四县鳝尾击,《箫韶》一奏远人格。

鼓兮安得置汝辟雍间,逢逢上掩岐阳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江之纪的《南海神庙伏波铜鼓歌》描绘了南海神庙中的两面铜鼓,它们历史悠久,大小各异,有的来自大海,有的在滩头被发现。铜鼓表面装饰精美,花纹如縠纹龟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古代英雄马新息的英勇事迹。诗人通过铜鼓的传说,展现了其在军事上的威力,能让蛮奴闻声而退,甚至能引发海浪和潮汐的共鸣。

铜鼓历经沧桑,宫门马和海边柱子都已消失,唯有这两面鼓依然镇守在炎热的南疆,保持着神秘的力量。它们雌雄变化,律吕和谐,仿佛能唤起冯夷和天吴等神话生物的响应,震慑邪祟。当地俚獠不惜高价购买,视其为珍宝。在和平年代,这些铜鼓似乎失去了战争的喧嚣,仅在庆典中与《箫韶》音乐相映成趣。

诗人最后设想将铜鼓置于学府辟雍之中,或伴奏于岐阳石上,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期待。整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铜鼓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13)

江之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光孝寺观南汉金涂铁塔歌

尉佗城西诃子林,贝多叶绿清客心。

寺僧示我南汉物,乌金宝塔涂黄金。

忆昨纥干冻雀死,洛州岁岁易刺史。

海中妖蜃作飞龙,搅黑岭南天万重。

公卿皆由蚕室进,剥皮凿面当酒令。

谁能救此一方人,不死干戈死苛政。

骄奢淫虐五十年,斗牛怨气接西乾。

富贵无聊图作佛,却思铸此广福田。

比丘监使名争列,此错何止六州铁。

看来原不是金涂,点点万家儿女血。

溪州铜柱生秋苔,钱唐铁券亦尘埃。

区区一塔故无恙,阴雨时闻冤鬼哀。

君不见歌舞冈颓麋鹿上,小南强作降王长。

锦衣百辈东市刑,银钟拜赐双泪零。

此时老佛偏无灵。

形式: 古风

文信国绿端蝉腹研歌

黄冠不返燕山客,柴市风霾蔽天黑。

剖将径寸夷齐心,染出一方天水碧。

故人却聘逃临安,有叟西台击竹还。

相逢静听啼鹃哭,石君洒泪比人寒。

斜飞半角都安在,朱鸟魂归朝局改。

母妃难补女娲天,帝子谁填精卫海。

会稽山南宝气空,妖僧一炬烧云红。

六丁独抱石君去,多年稳卧冯夷宫。

老渔大笑呼君起,有似蕤宾跃池水。

清光耿耿照秋霜,错道文山犹未死。吁嗟乎!

文山到今原不死,可惜青松斲研赵承旨。

形式: 古风

秋夜独坐答张南山

落叶萧骚秋气深,无情星汉自西沈。

四边蛩语喧墙角,一线镫光透竹阴。

元亮诗篇形赠影,南华身世目怜心。

多愁奈尔张平子,说起归田忆故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六月二十二舟中睡起

残月虽如玦,清光犹满天。

疏星低倚树,远水澹收烟。

酒醒三更后,凉生初伏前。

谁知劳扰际,偷作片时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