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其二)

晨登鹤岭俯平川,暂辍鸣驺看瀑泉。

自有此山无此客,愧非真隐枉真贤。

精庐岂但荣三顾,憩木犹应咏百年。

独愧庵无煨芋老,邺侯虽过莫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清晨我登上鹤岭,俯瞰着广袤的平原,暂时停下马车欣赏瀑布泉水。
这里有山,却少有我这样的访客,我深感惭愧,自己并非真正的隐士,不配被尊为真正的贤人。
这间简陋的居所,岂止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荣耀,即使是休息片刻,也应如古人吟咏般长久铭记。
我独自遗憾,庵中没有像煨芋老人那样的隐逸高人,虽然邺侯也曾来访,但我不能挽留他久留于此。

注释

鹤岭:指代一座山岭,可能因其形状或景色似鹤而得名。
鸣驺:指驾车的马匹,也代指驾车的人。
愧非真隐:感到惭愧,认为自己不是真正的隐士。
煨芋老:比喻隐居的高人,以烧煮芋头为生活象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诗句。诗人通过登上鹤岭,俯瞰平川,以及观赏瀑泉的情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反省。

"晨登鹤岭俯平川,暂辍鸣驺看瀑泉。" 这两句描绘诗人早晨攀登高峰,一览众山小,临近平原之景象,同时也停下脚步欣赏着远处的瀑布和清泉。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

"自有此山无此客,愧非真隐枉真贤。"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自省之情。他感到自己虽然身处这宁静的环境,却无法达到真正的隐逸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感到羞愧。

"精庐岂但荣三顾,憩木犹应咏百年。" 这里提到了“精庐”,即精心修建的居所,而“三顾”则是指刘备三次访问诸葛亮的故事,象征着对贤者的尊重和期待。“憩木”是一种古人常用来比喻长寿的树木。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于居所的珍视,以及希望能像古人那样长久地被人们记住。

"独愧庵无煨芋老,邺侯虽过莫留连。"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自责。他觉得自己虽然有一个小庙(庵)作为隐居之所,但却没有像古代的隐者那样能种植蔬菜(煨芋老),即使是历史上的邺侯(指韩信)路过,也不愿意在此停留交流。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自我批评和不满。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修养不足的自省。

收录诗词(4)

汤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久轩提刑江东二首(其一)

三年饮得大江中,更枉輶轩到里中。

访旧不辞山路险,居今谁有古人风。

汉胡隐遁藏清叟,瑞节欢迎走野童。

赖有良朋共樽酒,雍容不与孙文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过罗首

山势迢迢万马奔,就宽平处著祇园。

门无俗驾真堪隐,院有禅僧便不村。

百顷霜黄收■稏,一泓寒绿养兰荪。

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金堂玉室相掩映,珠帘翠箔谁褰开。

形式: 押[灰]韵

题灵鹫四首(其四)

问禅去灵隐,听讲去天竺。

还有无求人,来寻灵鹫宿。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