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观音岩祈雨一首

南风不为雨,躬即宝陀求。

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

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南风并没有带来雨水,我来到宝陀山祈求庇佑。
这里的地势到了尽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连,水流潺潺。
巨大的海龟背脊如同千丈峰峦,海市蜃楼幻化出多层楼阁。
想起观音菩萨的力量,她的杨枝轻轻一洒,便能带来秋天般的清凉。

注释

南风:温暖的南风。
雨:雨水。
躬:亲自。
宝陀:地名,可能指佛教圣地。
求:祈求。
地势:地形地貌。
尽:尽头。
天河:银河。
流:流淌。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
舒:展开。
背:背脊。
蜃:海市蜃楼。
楼:楼阁。
念:想到。
观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
力:力量。
杨枝:佛经中观音手持的树枝。
洒:洒落。
有秋:像秋天般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普陀山观音岩祈求降雨的情景。开篇“南风不为雨,躬即宝陀求”表明诗人在南风中未见雨水,便亲自来到普陀山寻求。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急切的心情。

接着,“地势到此尽,天河相接流”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大地在这里终结,与天上的银河相连,形成一片广阔无垠的水域。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普陀山的地理位置之特殊和景观之宏伟。

“鳌舒千丈背,蜃吐数层楼”则是对海中神山的形象描绘。鳌鱼(传说中的巨大海洋生物)舒展着千丈高的背脊,而蜃(一种海中动物,传说可以变成岛屿)的吐息则形成了层层叠嶂的楼阁。这两句充满了神话色彩,渲染出了一种超自然、神秘莫测的氛围。

“念彼观音力,杨枝洒有秋”则转向对观音菩萨力量的怀念和祈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观音菩萨慈悲力的崇敬之情,并以杨枝洒水象征着求雨之意。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信仰,也传递了一种深切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神圣力量的祈求,体现了诗人对于降雨的渴望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崇敬。语言流畅、意境辽阔,是一首融合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佳作。

收录诗词(205)

王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三峡一首

玉渊真水府,三峡跨长虹。

万斛镕银泻,千檛战鼓雄。

倚天危石立,透地密泉通。

四海思霖雨,龙奚久在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谢张安国相过一首

元戎驱小队,来赴野人期。

山静传呼远,风轻游赏宜。

飞萝穿杖屦,芳草焕旌旗。

好借丝纶手,雕镌一小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谢赵宰拜襄敏墓并留题二首(其二)

河湟人去锁春芜,三步遥勤一束刍。

盛事发挥千古烈,英词嘘动百年枯。

故家零落今朝遇,此段孤高近世无。

地下结成无限草,待公肃甲破幽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谢赵宰拜襄敏墓并留题二首(其一)

班春故事亦年年,公独推诚远布宣。

丽日借黄催麦垄,惠风吹绿散秧田。

众鱼入梦蓑衣下,异雉飞驯桑荫前。

好咏十奇归乐府,圣朝方采下民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