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山衣道人

斯文今古托仪型,帝醉何堪君独醒。

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

知己早驾思秋鲙,遗令空棺执孝经。

欲叩铭旌无一字,残灯空自火星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挽歌《挽山衣道人》由清代诗人杨彝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生前品质的赞誉以及对其离世后留下的孤独与哀伤。

首句“斯文今古托仪型”,赞美逝者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华,成为了古今文人的典范。接着,“帝醉何堪君独醒”一句,以“帝醉”象征世间的繁华与沉迷,而“君独醒”则强调逝者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两句,通过对比生者与逝者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逝者离世后给周围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同时,也暗示了逝者在世时对社会的关怀与贡献。

“知己早驾思秋鲙,遗令空棺执孝经”描绘了逝者生前与知交的深厚情谊以及其遗愿,即希望死后能遵循儒家礼仪,安详地离开人世。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对逝者人格的尊重,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体面与尊严的重视。

最后,“欲叩铭旌无一字,残灯空自火星星”表达了诗人面对逝者墓碑时的无言哀思,以及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残灯的微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逝去,同时也寓意着对逝者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深情而哀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悼,同时也触及了生命、友情、道德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收录诗词(3)

杨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钱宗伯红豆庄

地老天荒著此翁,栖迟东海叹飘蓬。

千秋著作留梧碧,一代须眉记豆红。

剩水残山空渺渺,白杨衰草自丛丛。

多情最是溪桥柳,摇漾千丝落照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牧师乱后还山奉寄(其一)

山鬼冯人技易穷,方知万事属天公。

兴亡满眼归辽鹤,得失无心老塞翁。

牙轴尚存供炳烛,玉台重整试飞蓬。

书生枉下昭陵泪,尘土何曾浣太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牧师乱后还山奉寄(其二)

地老天荒行路难,尘羁初解怯凭阑。

故人呜咽探诗卷,弱女嘤咿傍晬盘。

姓氏与谁投白社,湖山从此著黄冠。

虫沙触磕公休论,且为斯文勉一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钱湘灵送春杂感

清镜功名老鬓华,雄心今已逐天车。

达憎狡兔谋三窟,闲笑游蜂放两衙。

浩荡醵斟春瓮酒,支离鏖战午瓯茶。

可怜不解维摩句,到处行吟著落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