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歌《挽山衣道人》由清代诗人杨彝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逝者生前品质的赞誉以及对其离世后留下的孤独与哀伤。
首句“斯文今古托仪型”,赞美逝者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华,成为了古今文人的典范。接着,“帝醉何堪君独醒”一句,以“帝醉”象征世间的繁华与沉迷,而“君独醒”则强调逝者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每说苍生唯痛哭,只余白发顿飘零”两句,通过对比生者与逝者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逝者离世后给周围亲人带来的巨大悲痛。同时,也暗示了逝者在世时对社会的关怀与贡献。
“知己早驾思秋鲙,遗令空棺执孝经”描绘了逝者生前与知交的深厚情谊以及其遗愿,即希望死后能遵循儒家礼仪,安详地离开人世。这两句不仅体现了对逝者人格的尊重,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体面与尊严的重视。
最后,“欲叩铭旌无一字,残灯空自火星星”表达了诗人面对逝者墓碑时的无言哀思,以及内心的沉重与无奈。残灯的微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逝去,同时也寓意着对逝者的永恒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深情而哀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敬仰与哀悼,同时也触及了生命、友情、道德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