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五十八)怀寄林弘斋大卿馆丈

燕市分携岁颇多,烟江渺渺奈愁何。

云间上客颜何似,海畔书生鬓已皤。

望月几回迷远梦,针鱼无处溯流波。

还思少小追游日,肠断春城白玉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五十八)怀寄林弘斋大卿馆丈》中的一节,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首句“燕市分携岁颇多”,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在燕市分别的时间已久,岁月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着,“烟江渺渺奈愁何”一句,以烟雾缭绕的江面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迷茫、愁绪满溢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之情。

“云间上客颜何似,海畔书生鬓已皤”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友人与自己进行比较,友人如云间之客,风华正茂,而自己则如海边的书生,两鬓斑白,岁月无情,青春不再,表达了对友人青春永驻的向往和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

“望月几回迷远梦,针鱼无处溯流波”两句,通过望月和针鱼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望月时,思绪万千,仿佛迷失在遥远的梦境之中;而针鱼无处溯流波,则暗示着时间的不可逆和对逝去时光的追悔。

最后,“还思少小追游日,肠断春城白玉珂”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少年时期与友人共同游玩的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如今时光不再、青春不再的深深哀痛。春城白玉珂,象征着青春的美好与纯洁,如今却只能在记忆中追寻,令人肝肠寸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五十九)石楼观穫

楼前高柳昼成阴,楼上窗开夏日深。

隔岸莺声犹似管,迎风麦浪已如金。

奚官唱罩遥分陇,野妇提筐渐满林。

幸藉薄收供早税,忧天且释老农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六十)忧旱

五月欲过犹未雨,秋苗渐槁青可怜。

白日火云但袅袅,半岩泉水空涓涓。

北来流离满道路,西望邑里疏人烟。

城头鼙鼓复不罢,敕使普天飞索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六十一)夏日石楼夕望

登楼聊复当登台,小户疏帘面面开。

绕槛溪声千涧落,垂天雨色万峰来。

时艰驿路多豺虎,民力秋原半草莱。

醉倚石阑成永啸,高城愁听角声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其六十二)登楼

重门无客少时开,独上高楼坐不回。

落日霞光还潋滟,隔城山势自崔嵬。

时名正可抛诗卷,世事惟应付酒杯。

怅望冥鸿方有念,群飞燕雀莫相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