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雨中感怀(其三)》由清代诗人林兴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雨中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
首联“潮声聒耳雨声催,几日垂头兴尽灰。”开篇即以潮声和雨声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疲惫。潮声的喧嚣与雨声的急促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到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无奈。而“几日垂头兴尽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状态,暗示了长时间的困扰与挫折已经耗尽了他的热情与活力。
颔联“红白好花开易落,文章老友去还来。”这一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短暂而美丽的花朵与文学创作中的老朋友进行了对比。花朵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而老朋友的来来去去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化。这两者都揭示了生命与友谊的脆弱性,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感。
颈联“书缘窗暗生离我,酒为愁多怕举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忧郁情绪。书本在昏暗的窗户下显得与诗人疏远,象征着知识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而酒作为人们常用的解愁之物,在诗人这里却成了恐惧的对象,反映出他对自我安慰方式的怀疑与抗拒。这一联巧妙地将外部环境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矛盾心理。
尾联“坐卧不能频徙倚,补天谁是女娲材。”以坐卧不安、频繁徘徊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挣扎、寻求出路的状态。而“补天谁是女娲材”则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改变现状的渴望与无奈。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悲观情绪,也蕴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即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寻找希望与解决方案的决心。
整体而言,《雨中感怀(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情感与内在挣扎,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