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感怀(其三)

潮声聒耳雨声催,几日垂头兴尽灰。

红白好花开易落,文章老友去还来。

书缘窗暗生离我,酒为愁多怕举杯。

坐卧不能频徙倚,补天谁是女娲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雨中感怀(其三)》由清代诗人林兴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雨中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

首联“潮声聒耳雨声催,几日垂头兴尽灰。”开篇即以潮声和雨声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疲惫。潮声的喧嚣与雨声的急促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到时间的紧迫与生活的无奈。而“几日垂头兴尽灰”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状态,暗示了长时间的困扰与挫折已经耗尽了他的热情与活力。

颔联“红白好花开易落,文章老友去还来。”这一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短暂而美丽的花朵与文学创作中的老朋友进行了对比。花朵的盛开与凋谢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而老朋友的来来去去则反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化。这两者都揭示了生命与友谊的脆弱性,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无力感。

颈联“书缘窗暗生离我,酒为愁多怕举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忧郁情绪。书本在昏暗的窗户下显得与诗人疏远,象征着知识与现实之间的隔阂;而酒作为人们常用的解愁之物,在诗人这里却成了恐惧的对象,反映出他对自我安慰方式的怀疑与抗拒。这一联巧妙地将外部环境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矛盾心理。

尾联“坐卧不能频徙倚,补天谁是女娲材。”以坐卧不安、频繁徘徊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挣扎、寻求出路的状态。而“补天谁是女娲材”则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改变现状的渴望与无奈。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悲观情绪,也蕴含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即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寻找希望与解决方案的决心。

整体而言,《雨中感怀(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情感与内在挣扎,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4)

林兴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雨中感怀(其四)

伤禾坏舍事堪危,云尚重重雨尚垂。

人意皇皇今若此,天心漠漠欲何为。

涛倾万丈蛟龙吼,树湿千枝鸟雀悲。

四载穷荒看不惯,直教抱病下书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废宅

阿谁宅子荒芜久,一望凄然泪欲挥。

幽蕙消来秋草茂,灵禽飏去暝鸦飞。

华堂白昼狐升座,绮阁黄昏鬼扣扉。

为问主人缘底事,长楸走马不思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屏风

人俯澄波披雨钓,鸟冲残霭掠云飞。

卧游忘却丹青笔,直欲携壶上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题画

空濛山色翠连天,古木参差带晚烟。

借问黄童携绿绮,随驴何事渡前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