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晓

秋色已飘零,凄凄晓更清。

芜城宿残霭,云日递微明。

瓦冷寒霜色,庭空槁叶声。

悲欢更盈耳,箫鼓和铙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秋天的景色已经凋零,早晨更加凄凉清冷。
荒废的芜城中,夜晚残留的雾气逐渐消散,白天的云日交替显现微弱的光明。
冰冷的瓦片上泛着寒霜的颜色,庭院里只有枯叶落地的声音。
悲伤与欢乐的声音交织在耳边,箫笛、鼓乐和铙钹合奏。

注释

飘零:凋零,指秋季落叶或事物衰败。
凄凄:形容冷清、凄凉。
芜城:古代指废弃的城市,这里指荒凉的地方。
残霭:残余的雾气。
箫鼓:古代乐器,用于音乐演奏。
铙钲:古代打击乐器,用于军乐或庆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秋景,充满了凄凉与静谧之感。"秋色已飘零"表明秋天的颜色已经散去,只剩下淡淡的残留;"凄凄晓更清"则形容早晨的寒气和寂静,"凄凄"一词传达了一种悲凉感。"芜城宿残霭"中,“芜城”指的是荒废的古城,而“宿残霭”则是说余下的云雾在城上停留,给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

"云日递微明"描绘了天色逐渐变亮,但却是一种淡薄的光线,不那么明亮。"瓦冷寒霜色"则形容屋顶上的寒气和霜冻,"庭空槁叶声"中“槁叶”指的是干枯的树叶,而“庭空”则是说院子里空无一人,只剩下落叶的声音。

最后两句"悲欢更盈耳,箫鼓和铙钲"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声音的感受,这些声音在他的耳边交织,既有悲伤也有喜悦,以及乐器的声音如箫(一种古代乐器)和鼓以及铙钲(古代军用的金属制品,用来报时或作信号),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丰富而深远的情感氛围。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秋莺诗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

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

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秋菊

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

风劲幽香怯,露晞寒艳滋。

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

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秋溪

秋溪已澄彻,山色贮溪中。

云度前洲白,霞生别峤红。

波澜寒自鉴,鱼雁共游空。

弃置功名念,羊裘作钓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秋蝶

粉蝶尔何知,秋深尚戏飞。

怜渠迷节物,犹若弄春晖。

露叶今非昔,霜丛畴可依。

篱边菊无几,薄命寄馀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