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瞳瞳旭日映窗纱,觅胜携朋泛晓楂。
水上轻烟浮钓艇,溪干丛竹护渔家。
空潭倒浸青山影,怪石翻冲白浪花。
最好柳堤晴可望,数峰缺处见明霞。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游历剑潭寺的生动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首句“瞳瞳旭日映窗纱”,以旭日初升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氛围。接着,“觅胜携朋泛晓楂”一句,点明了诗人与朋友一同寻访美景的情景,透露出愉悦与亲密的气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水上轻烟浮钓艇,溪干丛竹护渔家”描绘了水面上轻柔的雾气与远处竹林环绕的渔村,展现了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风光。而“空潭倒浸青山影,怪石翻冲白浪花”则进一步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动态美,空潭中的山影与怪石激起的浪花,既静谧又富有动感。
最后,“最好柳堤晴可望,数峰缺处见明霞”以晴朗的天气为背景,将视线引向远方的山峰与天边的彩霞,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向往。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体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
不详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振衣同憩古招提,陌柳苍苍一望迷。
石径风来松子脱,花阴昼静鸟声啼。
放光水族惊投剑,闻筶池龟同伺齐。
步到上方殊寂寞,竹间门掩老僧栖。
怪树悬崖秃,飞泉挂壁长。
墙低山瞰屋,帘浅月登床。
竹籁寂清梦,兰风飘晚香。
幽居何必广,即此是仙乡。
破晓波光一镜澄,瞳瞳旭日正东升。
篷窗露润襟如湿,帆席风微桨乍增。
吟咏恰邀知己友,跏趺长似坐禅僧。
枫林偶泊浑无事,閒看渔翁补旧罾。
晴川历历树毵毵,游侣追随兴倍酣。
笑指旧时行乐地,绿阴深处小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