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寓琼山远华馆一夕梦游山间小堂松竹环合有道士坐堂上诵李太白送人游桃源序中有良田名池竹果森然三十六洞别为一天之语觉而异之今假道容惠当游勾漏都峤白石罗浮皆洞天也岂神者先告将有所遇耶赋诗以纪之》。诗中描绘了诗人梦游仙境的奇妙经历,以及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开头“神清遂仙游,境寂恣遐躅”,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接着,“羽人入我梦,轩户霭松竹”描绘了梦境中的仙人与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高吟谪仙文,逸韵响金玉”表达了对李白诗歌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仙道的向往。
“觉来残灯荧,倘恍犹在目”则描述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时的恍惚状态,以及梦境中的景象依然清晰地留在脑海中。接下来,“归途历容惠,问津非素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困惑与探索,以及对未知道路的好奇心。
“将游四洞天,就彼白云宿”预示了诗人即将踏上寻找仙境的旅程,希望能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最后,“岂无葛稚川,妙论资灌沃。试求龙虎丹,一使鬓毛绿”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人葛洪的敬仰,以及对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执着。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