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旱初雨

春泥不沾犁,四月若三伏。

哀哉麦无秀,父子垄头哭。

谁惊耽眠龙,霹雳震万屋。

从空倒江海,焦槁快一浴。

终然霁威怒,飘飒断还续。

晚阴凉观阙,夜响起松竹。

后时悲夏穫,入土喜秋谷。

聊为目前慰,未敢信果腹。

丰凶系□详,望岁走牲玉。

我无忧民责,理此杞与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干旱后的初雨场景,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

开篇“春泥不沾犁”一句,设定了一种特殊的季节气氛,既不是干燥也非湿润,是那春天特有的微妙状态。紧接着,“四月若三伏”则强调了异常的高温,这与人们通常对四月的印象大相径庭。

“哀哉麦无秀,父子垄头哭”两句,通过麦子的不丰收来反映农事的艰难和农民的悲苦。这里的“哀哉”表达了诗人对这景况的同情与叹息。

接下来的“谁惊耽眠龙,霹雳震万屋”一段,则是通过惊人的雷鸣声势来描绘初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这里的“耽眠龙”形象化地表达了雷声如同沉睡的龙突然苏醒的威猛。

“从空倒江海,焦槁快一浴”两句,则是对初雨带来的即刻解脱感的描写。“从空”指的是雨水从天而降,“倒江海”则形象地表达了倾盆大雨的景象;“焦槁”描绘了干旱后的土地渴望水分,而“快一浴”则是对雨水带来的急速滋润和清凉感受的赞美。

紧接着,“终然霁威怒,飘飒断还续”两句,通过对比初雨的突然爆发与其短暂的持续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力量变化无常的观察。这里的“霁威怒”强调了雨后的晴朗天气带来的威严,而“飘飒断还续”则描绘了风和雨的交织,既有温柔的一面,也有突然中断又重新开始的不稳定性。

在最后一段,“晚阴凉观阙,夜响起松竹。后时悲夏穫,入土喜秋谷。聊为目前慰,未敢信果腹。”诗人通过对比白昼与夜晚、炎热与清凉的对照,表达了对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循环和生命生长的思考。而“聊为目前慰”则是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一种自我安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写和生动的画面描绘,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自然哲思。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春词

宝刀裁花碎罗縠,带腊圆红黄染粟。

枝头几日即花开,世上人情何太速。

东风未转北风严,返挂铜钩不上帘。

莫怪蛾眉呵素指,层檐冰碧玉纤纤。

形式: 古风

春林

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

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

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

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

形式: 古风

春雨

浪浪檐前雨,昼夜来不极。

青苔生空廊,蜗涎被四壁。

出门无所往,端居守笼翮。

鸣呼林中鸠,聒聒方自得。

林花扫馀姿,高柳沐佳色。

悠悠三月残,春物行欲息。

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

穿泥得新笋,紫箨裹新白。

从容妇子语,草草田野食。

明日还复然,慵顽已成癖。

形式: 古风

春雨

南山多夕阴,夜雨复达旦。

潇潇晚未已,零落云物乱。

阴沉昼生寒,闭户守馀炭。

官庭草木合,山吏午已散。

悠悠对朝景,念此春已半。

昨日樱桃花,纷纷落如霰。

天时不可驻,今古一嗟叹。

唯应痛行乐,此计乃最善。

簪绅束我体,局促困游宦。

何当有茅屋,放意行所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