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林

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

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

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

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树林中露水如雨下落,清晨花朵带着寒意摇曳。
我伸手采摘那鲜艳的花朵,微弱的香气飘进鼻尖。
如何能比这芬芳纯洁,就仿佛它放在碧绿的玉盘。
捧着它献给佛像,默默相对,无言以对。

注释

春林:春天的树林。
露如雨:露水像雨点般密集。
萧萧:形容微风吹过的声音。
晓花寒:清晨的花朵带着寒意。
攀高红:伸手去摘那红色的花朵。
微香:淡淡的香气。
鼻端:鼻子前端,指闻到香味的地方。
比芳洁:比较它的芬芳和纯洁。
青玉盘:绿色的玉制托盘。
供像佛:献给佛像。
相对:面对面。
淡无言:静默无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体验。开篇“春林露如雨,萧萧晓花寒”两句,通过对春天树林中露珠和冷风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下来的“引手攀高红,微香来鼻端”两句,则是从感官体验转向对花的直接触摸和嗅觉的享受。这里的“高红”可能指的是樱桃或其他高大而色彩鲜明的花朵,而“微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中间的“何以比芳洁,置之青玉盘”两句,是诗人在用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来赞美这些花卉,将它们与“青玉”相比较,不仅是外形上的纯净,还有着精神上的崇高。将花朵放在青玉盘中,也许象征着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尊重和祭祀。

最后两句“持归供像佛,相对淡无言”,则带来了一种超然物外、出世间的意境。诗人将这些花卉带回家中,用以供奉佛像,这里的“像”可能是指家庭中的某一尊佛像。这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也表现出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这种超然物外的情境下,诗人与佛像相对无言,却也充满了一种深远的沟通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花卉的细腻感受和精神上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超脱尘世的情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春雨

浪浪檐前雨,昼夜来不极。

青苔生空廊,蜗涎被四壁。

出门无所往,端居守笼翮。

鸣呼林中鸠,聒聒方自得。

林花扫馀姿,高柳沐佳色。

悠悠三月残,春物行欲息。

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

穿泥得新笋,紫箨裹新白。

从容妇子语,草草田野食。

明日还复然,慵顽已成癖。

形式: 古风

春雨

南山多夕阴,夜雨复达旦。

潇潇晚未已,零落云物乱。

阴沉昼生寒,闭户守馀炭。

官庭草木合,山吏午已散。

悠悠对朝景,念此春已半。

昨日樱桃花,纷纷落如霰。

天时不可驻,今古一嗟叹。

唯应痛行乐,此计乃最善。

簪绅束我体,局促困游宦。

何当有茅屋,放意行所愿。

形式: 古风

春雨

春雨不肯晴,春云与地平。

柯山数椽屋,昼夜倾檐声。

阴沉人意恶,但愿醉不醒。

园花知在亡,渠溜飘红英。

今年穷到骨,憔悴客江城。

花时不得出,风雨掩柴荆。

自我学道来,万事一羽轻。

惟有惜春意,未忘儿女情。

龃龉可奈何,努力饱饭行。

往日虽莫挽,来日岂无程。

忽记祖燕公,佳句与帝赓。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倍调作清明。

形式: 古风

春雨谣

晚云欲著树,中夜一犁雨。

老农呼子孙,力作莫辞苦。

风吹润土如炊香,烹鸡为黍饷南冈。

我知圣人在明堂,元年已是丰年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