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暑气蒸衣湿,幽栖祗自怜。
那堪多病客,偏怯火云天。
旅梦惊啼鸟,乡愁望过船。
杖藜何所值,野寺一僧还。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炎炎,诗人独居他乡,身体欠佳的凄凉景象。首联“暑气蒸衣湿,幽栖祗自怜”直接点出夏日酷热,衣物被汗水浸透,独自居住在异乡的诗人只能自我怜悯。接着,“那堪多病客,偏怯火云天”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疾病缠身,在炎热的天气下更加难以忍受。颈联“旅梦惊啼鸟,乡愁望过船”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即使在梦中也难逃思乡之情。尾联“杖藜何所值,野寺一僧还”则以行动描写收尾,诗人拄着拐杖四处行走,偶然遇见一位僧人,或许在寻求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夏日病中的个人感受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绪。
不详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丛林凝雪时,琼花耀长路。
忽忽来羲和,依然见枯树。
暑雨连三夕,溪声日日流。
门前通独木,天上过孤舟。
旧国莓苔老,他乡禾黍秋。
故人何契阔,愁绝一登楼。
半溪晴日衔疏柳,无数秋山入小楼。
谁伴主人一潇洒,滩头钓石石头鸥。
佳人负红颜,家在白茅渚。
独怜形影时,东风一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