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携得南枝拄白云,天寒时复出柴门。
交头共倚春风力,到手还疑夜月痕。
禹庙星霜空自化,葛陂雷雨未应存。
老来只为寻诗苦,踏雪明朝过远村。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赋梅杖(其二)》描绘了一幅冬日寒风中梅杖的生动画面。首句“携得南枝拄白云”,形象地写出诗人手握梅枝,仿佛与白云为伴,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和诗人的孤傲。次句“天寒时复出柴门”,点明了季节的寒冷,以及诗人不畏严寒出门赏梅的雅兴。
第三句“交头共倚春风力”,通过“春风力”形容梅枝坚韧,暗示梅花在春寒中顽强绽放,给人以力量感。第四句“到手还疑夜月痕”,进一步描绘梅枝的形态,如同月光洒落,增加了诗意的朦胧美。
第五、六句“禹庙星霜空自化,葛陂雷雨未应存”,诗人借“禹庙”和“葛陂”的历史典故,表达岁月流转,唯有梅花依旧的感慨。最后一句“老来只为寻诗苦,踏雪明朝过远村”,揭示了诗人年迈仍执着于诗歌创作,即使踏雪也要追寻梅花踪迹的决心。
整首诗以梅杖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绿竹新栽节节方,老年与尔共行藏。
游山鹿豕休相讶,倚壁蛟龙恐欲翔。
不用虚心随石转,自来直干拂云长。
扶持莫问颠崖远,但愧微踪久雪霜。
伐竹为筇共我长,不烦绳削自然方。
端形祗是生来少,直节谁怜老干刚。
拄过苍苔窥鸟迹,踏残黄叶出羊肠。
此君尽力扶衰朽,一日平安不可忘。
西窗僵卧动逾旬,世事凄凉泪满巾。
老去已无儿可托,病来直与死为邻。
孤虚履运成何事,悔吝连秋为此身。
抗节拟同松柏固,颠崖从尔雪霜频。
衰年卧病闭柴荆,有客相过问死生。
隐几祗饶昏欲睡,杖藜非复跛能行。
社中漫忝诗名共,方外虚思药术成。
寄语郡斋张博士,寂寥犹望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