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一日不看书,此心若有失。

看书心未已,细字费目力。

六经皆糟粕,中有味如蜜。

古来圣与贤,孜孜复汲汲。

流传百世下,相见不相识。

今人不如古,古人岂今日。

时还看我书,抚卷三叹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看书》由元末明初诗人舒頔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读书之人的心境和对书籍的深刻感悟。

首句“一日不看书,此心若有失。”开篇即点明了读书对于个人心灵的重要性,如同一日无书便感到空虚失落。接下来,“看书心未已,细字费目力。”描述了读书者沉浸在文字世界中的状态,即使阅读细微的文字也乐此不疲,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六经皆糟粕,中有味如蜜。”这一句则表达了对传统经典的看法,认为其中蕴含着甘甜如蜜的智慧,强调了在看似陈旧的典籍中寻找真知灼见的重要性。接着,“古来圣与贤,孜孜复汲汲。”进一步阐述了古代圣贤们勤奋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如同永不干涸的井水。

“流传百世下,相见不相识。”这句话反映了知识的传承与时间的流逝,尽管古人的智慧被后世传颂,但时代变迁使得后人难以直接与古人对话,只能通过书籍间接了解他们的思想。最后,“今人不如古,古人岂今日。”对比古今,诗人感慨现今的人或许不如古人那样珍惜知识,而古人也并非生活在今日,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知识的价值。

“时还看我书,抚卷三叹息。”结尾处,诗人提醒自己要时常回顾书籍,面对书籍时不禁发出深思,表达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书生活的热爱。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读书的意义、价值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崇尚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收录诗词(116)

舒頔(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字:道原
  • 籍贯:(今属安徽省)

相关古诗词

赋诗

一日不作诗,此心成渴想。

非关贱性癖,只为薄技痒。

六义起商周,汉魏相效仿。

下迨唐宋间,声韵迭清响。

于焉观治乱,岂直事标榜。

穷幽与旷达,俱属浩气养。

□当搜神奇,后世知音赏。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古松

偃蹇岁寒姿,盘屈当虚棂。

苍皮络紫藓,翠色摇青冥。

中藏六月雪,下伏千载苓。

酷暑亦何畏,隆冬愈加青。

老骨存蛟龙,繁枝庇林坰。

不幸失所依,流祸延丙丁。

恩深感雨露,犹足扬王庭。

天风西南来,慎勿惊山灵。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木槿

爱花朝朝开,怜花暮即落。

颜色虽可人,赋质无乃薄。

亭亭映清池,风动亦绰约。

彷佛芙蓉花,依稀木芍药。

炎天众芳彫,而此独凌铄。

慰目聊娱情,苍松在岩壑。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何子舟征官秩满

友朋情若何,最苦是离别。

亲爱不忍舍,临岐语呜咽。

宦游南北州,江海多隔越。

为官不必高,饮酒不必冽。

宽厚长者心,刚强见中辍。

所以甘棠阴,千载称召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