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画面。首句“刀砧鱼肉肆威棱”形象地刻画了权势者的残暴,百姓如鱼肉任人宰割。接着,“太息潼州十六征”表达了诗人对频繁战争的忧虑和对百姓苦难的深深叹息。
“树剥千层收尽木,瓜经三抱痛无藤”运用夸张手法,写树木被过度砍伐,瓜藤因无人照料而枯死,象征资源的枯竭和农村生活的凋敝。诗人通过“雄拿白取双生活,搜粟摸金两股肱”揭示了贪官污吏的贪婪,他们搜刮民脂民膏,如同搜寻金子般狠心。
最后两句“野舍荒田多饿殍,慈悲犹自说能仁”揭示了社会的严重问题,尽管统治者口称仁慈,但民间却充斥着饥饿的尸体(饿殍),揭示出社会公正的缺失和人民生活的悲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揭示了清朝末年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统治者无能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