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湘西清绝图

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

谁写湘西清绝景,巧移林壑慰行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山色与我相隔太浅,反而更让人伤心。
明天早晨,踏上尘土飞扬的小路,心情更加沉重。

注释

与山分浅:形容山色与人的距离近得仿佛能触及。
正伤神:恰好触动了内心的愁绪。
蜡屐:古代的一种木制鞋,这里指步行。
明朝:明天。
陌上尘:田野小路上的尘土。
谁写:疑问,不知何人。
湘西:泛指偏远的湘江流域地区。
清绝景:清幽绝美的景色。
巧移:巧妙地转移。
林壑:树林和山谷。
慰行人:安慰行走的人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首句“与山分浅正伤神,蜡屐明朝陌上尘。”通过对比山峦和脚下细微尘土的差距,抒发了诗人对于攀登高峰、探索自然之壮丽景观的渴望。这里,“伤神”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触动,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隐含着一丝自我与自然的差距感。

接着,"蜡屐明朝陌上尘"则描绘了诗人早晨踏足山路,鞋底积聚的尘土,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细腻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探寻未知、攀登高峰的执着。

第三句“谁写湘西清绝景”引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在这幅画中,是哪位艺术家以其卓越的笔触捕捉了湘西这片土地上的绝妙风光。这里的“湘西”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以山水之美著称,而“清绝景”则形容那里的风景超凡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最后一句“巧移林壑慰行人”,则表达了诗人的赞赏之情。画中的山林溪壑被巧妙地搬运到了画布上,为行走其中的人们带来了安慰和愉悦。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传递情感和美好理念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与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1)

折彦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濯缨亭

澄练正萦槛,高屏近拥门。

偏宜云惨澹,更好月黄昏。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法轮寺

路转崎岖岭,水藏委曲田。

茂林深似海,古刹湛如渊。

岣嵝未可到,禹碑真谩传。

西林归恐暮,欲去又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胜业寺

故宫馀禹迹,胜地属僧家。

古庙松阴合,幽亭竹影斜。

岭云吟外澹,山鸟定中哗。

谴逐成轻别,空怀客路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留别王六公

六公八十尚占星,授法东坡今大成。

此岁得归言不食,几时当雨信如盟。

误人功业忍更问,老我林泉如可营。

他日疑谋谁为决,无由重到访君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