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在家莫羡出家僧,扰扰营营竟未曾。
相国舟中龙夺剑,山人琴畔鬼吹灯。
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
汉室诸公鸣玉佩,也须还我一枝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的《感兴七言三首(其二)》,通过对在家与出家僧人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追求虚幻的批判。首句“在家莫羡出家僧”揭示了诗人对红尘生活的独特见解,认为即使出家之人看似超脱,其实并未真正逃离世事的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扰扰营营竟未曾”进一步强调了世俗世界的忙碌与迷茫,即使是相国这样的权贵,在舟中仍可能遭遇不测(龙夺剑),而山人抚琴时,连鬼神都来凑热闹(鬼吹灯),暗示世间无常,一切皆不可靠。
诗人接着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从来不肯寻真诀,更自无心学大乘。”他不愿去寻找那些虚幻的真理或追求佛教的大乘教义,表明他对世俗名利和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
最后两句“汉室诸公鸣玉佩,也须还我一枝藤”以汉朝官员佩戴玉佩的形象,讽刺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诗人并不羡慕,反而希望回归自然,过上简单的生活,哪怕只是一枝藤,象征着回归简朴和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世俗浮华的冷嘲热讽。
不详
寥寥古意少人传,莫为薰琴只五弦。
夫子纵心方学易,我曹何意便谈玄。
神驰洙泗身将老,望断沅湘眼欲穿。
月白风清如此夜,阿郎不肯上钧天。
白发梁鸿随暮猿,不辞引领望兄门。
久无清梦相追逐,今喜遗经为讨论。
数叶赤枫鸣客路,一畦黄薤忆家园。
著书不就身何用,每见飞尘恨满轩。
望见山樱媚短岑,翻然便悔出家林。
坏车杀马空嗟晚,裂芰焚荷直到今。
笋蕨久为归去计,云烟无复旧来心。
平生最爱花浓淡,看了斜阳看暝阴。
山中雨更愁,不是弃吾州。
怀母未能去,诉邻谁肯留。
茶人穷似虱,药户狭于舟。
一涧多深碧,嘲吟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