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八)

何人筑东台,一郡坐可得。

亭亭古浮图,独立表众惑。

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

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

无令竹西路,歌吹久寂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是谁建造了东台,一郡之地尽收眼底。
高耸的古塔独自矗立,象征着众人疑惑的心灵指引。
荒芜的古城见证了兴衰变迁,雷塘边不知何时已填平拓宽。
来年将要新建殿堂,设宴凭吊那消失的国家。
切勿让竹西路长久沉寂,让歌声和乐声再次响起。

注释

东台:地名,可能是一个观景台或纪念建筑。
一郡:整个郡城,表示地域范围。
芜城:形容荒凉的城市,可能指历史遗迹。
雷塘:地名,可能有历史变迁的痕迹。
华堂:华丽的大厅,用于举行重要活动。
竹西路:可能是地名,也可能象征着某种文化或历史记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八)》。通过这短暂而富有深意的诗句,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以及他个人情感的流露。

“何人筑东台,一郡坐可得。”这两句开篇便给人以震撼,东台之高,不仅是物理上的高度,更象征着权力的顶峰。"一郡坐可得"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为物喜的豁达。

“亭亭古浮图,独立表众惑。”这里的"亭亭"描绘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景象,而"古浮图"则是对过去历史的点睛之笔。"独立表众惑"显示了诗人对世事迷惑的一种超然态度。

“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芜城"和"兴废"交织出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而"雷塘"与"开塞"则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

“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这里的"明年"似乎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起华堂"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而"置酒吊亡国"则充满了悲凉与怀旧。

“无令竹西路,歌吹久寂默。”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呼唤着某种无声的命令,或许是在倡导一种超脱尘世的声音。"竹西路"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遥远,而"歌吹久寂默"则让人联想到一个悠长的历史时空中,诗人以自己的方式在诉说着对往昔的缅怀。

苏轼通过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把握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对于历史、时间与自我位置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晁子天麒麟,结交未及仕。

高才固难及,雅志或类己。

各怀伯业能,共有丘明耻。

歌呼时就君,指我醉乡里。

吴公门下客,贾谊独见纪。

请作《鵩鸟赋》,我亦得坎止。

行乐当及时,绿发不可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盖公偶谈道,齐相独识真。

颓然不事事,客至先饮醇。

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

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

寂寞千载后,阳公嗣前尘。

醉卧客怀中,言笑徒多勤。

我时阅旧史,独与三人亲。

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草书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挥三十幅,持去听坐人。

形式: 古风

次韵范淳甫送秦少章

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

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

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

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

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

句法本黄子,二豪与揩磨。

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

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

瘦马识騄耳,枯桐得云和。

近闻馆李生,病鹤借一柯。

赠行苦说我,妙语慰蹉跎。

西羌已解仇,烽火连朝那。

坐筹付公等,吾将寄潜沱。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