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观音竹》由清代诗人张若霳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观音竹的神韵与禅意。诗中以“趺坐伽陀石”开篇,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禅境之中,暗示着观音竹如同佛陀般静坐于石上,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
“清筠自古今”,进一步强调了观音竹的古老与清雅,它自古以来就静静地生长,不为外界的变迁所动,展现出一种永恒的生命力。接下来,“虚中成净业,劲节印禅心”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观音竹的空灵与坚韧与禅宗的教义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禅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绿染菩提果,声含檐卜林”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观音竹在绿叶间孕育着菩提之果,其轻柔的风声仿佛是林间的卜卦之声,增添了诗的意境美和神秘感。最后,“半规新月上,妙义正堪寻”以新月为喻,暗示着在观音竹的陪伴下,人们可以寻找到禅宗的奥义,领悟生命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