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浈阳头,中宿尾,中央一峡香垆是。
头中宿,尾浈阳,香垆一峡是中央。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对仗,展现了诗人对地理景观的独特洞察与赞美。"浈阳头,中宿尾,中央一峡香炉是",诗人将地理的走向比作人的身体结构,形象地描绘了浈阳与中宿之间的地理位置关系,仿佛两座山峰的头部与尾部相连,中间有一条峡谷如同香炉一般,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接着的"头中宿,尾浈阳,香炉一峡是中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应关系,通过“头”、“尾”、“中央”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地理的形态,也隐含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让人感受到一种动态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其对地理学的兴趣与研究。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舟上龙头,一沉一浮。舟上鳖背,一进一退。
石为刀,舟为砺。朝磨暮磨,人与之敝。
舟石相磨,舟奈石何。
一篙一尺,十篙一丈。不怕弹子矶,高高在天上。
上水船,撑得铁墙穿。下水舟,摇得铁墙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