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和(其二)

盛德能容人有技,忮心尤忌士知名。

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

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

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宽宏大量的人能接纳他人才华,但嫉妒心特别会针对有名望的士人。
训导狐狸时的严厉声音让人厌恶韩子,像鹦鹉般才智出众却使祢衡受累。
斑鸠隐藏在君王身边几乎逃脱了危险,而塞外的鸿雁族群不必担心被坑害。
来访者在树林中重温旧事,山翁听到这些依然会惊讶地捂住耳朵。

注释

盛德:宽宏大量。
忮心:嫉妒心。
士知名:有名望的士人。
训狐:训导狐狸。
憎韩子:厌恶韩子(韩非子,法家代表人物)。
鹦鹉才高:鹦鹉般的才智。
累祢平:使祢衡受累(祢衡,东汉名士,因才高被曹操羞辱)。
斑特:斑鸠。
负局:逃脱危险。
奴辈:群体。
坑:陷害。
客来:来访者。
林下:树林中。
山翁:山野老翁。
掩耳惊:惊讶地捂住耳朵。

鉴赏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开篇“盛德能容人有技”一句,通过“盛德”的提及,暗示了一种宽厚的品格,这种品格能够包容他人的技艺或才能,但紧接着的“忮心尤忌士知名”则流露出一种对那些心怀忌妒、嫉贤Fear of talented people的心态的批评。诗人似乎在表达,真正的德行不仅仅是包容,更应当是超越这种忌妒之心。

中间两句“训狐声厉憎韩子,鹦鹉才高累祢平”运用了古代典故,通过对历史人物或动物的描写,强化了上述情感的表达。其中,“训狐”和“憎韩子”可能指的是某种权力或势力的压迫,而“鹦鹉才高累祢平”则是对才能出众但遭遇不幸者的同情。

接下来的“斑特隐君几负局,塞鸿奴辈不烦坑”两句,诗人似乎在描绘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对于那些不得志或未能展现自我才能的人的情感共鸣。

最后,“客来林下温前话,尚得山翁掩耳惊”则是对某种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林下与客人交谈,享受着那份恬淡,而“尚得山翁掩耳惊”的描写,则显示出即便是在这宁静之中,也时刻担忧着外界可能带来的扰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借鉴,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才能遭遇不幸以及内心的平和向往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十和贺太渊得雄二首(其二)

诞育文章家可贺,轩渠烦恼障皆除。

霜蹄堕地能行矣,玉树临风必皎如。

群纪伴翁入图画,俨佟为我御巾车。

客中往往烦厨传,倘许携将酒与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十和贺太渊得雄二首(其一)

郁郁葱葱初抱送,惊惊怕怕永销除。

子瞻要待啼时看,介甫曾誇画不如。

先敞高门容驷马,旋闻别馆戏羊车。

中庸诗礼牢扃鐍,他日亲传伋与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又二首(其一)

莱菔可齑粳可炊,绝胜远访碧溪祠。

渠能去伴舒为诰,时有来听鼎说诗。

江夏奇童今属子,金华仙伯更传谁。

锦囊倒赠贫家了,不管旁观笑橐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又二首(其一)

世道方凭藉,云胡不慭遗。

重如镇乔岳,宽可纳须弥。

鸱阁开无日,蟆陵窆有期。

嗟余衰久矣,告第乏雄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