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其五)

我本湖山一老僧,业缘未断尚贪荣。

重来且了前生债,死去宁须后世名。

已绝尘嗔心不竞,那堪衰老病相萦。

散花天女今何用,为问维摩作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有感(其五)》。诗中以一位老僧自喻,表达了对人生、命运与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本湖山一老僧”描绘出诗人作为一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老僧形象,隐居于山水之间,远离尘嚣。接着,“业缘未断尚贪荣”一句,透露出诗人虽已遁入空门,但过去的业缘尚未完全消散,仍对世俗的荣华有所眷恋,表现出一种难以彻底摆脱尘世诱惑的心态。

“重来且了前生债,死去宁须后世名”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生命轮回和因果报应的见解。他认为在生前应当努力偿还前世的债务,死后则无需追求后世的名声,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已绝尘嗔心不竞,那堪衰老病相萦”揭示了诗人面对衰老与疾病的无奈与痛苦。尽管他已决心断绝尘世的嗔恨,不再与人争斗,但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使他深感困扰,无法完全摆脱人间的苦难。

最后,“散花天女今何用,为问维摩作么生”两句,以散花天女和维摩诘为例,提出了对佛教中神佛角色作用的疑问。散花天女在佛教故事中常以散花的形式示现,而维摩诘则是著名的在家菩萨,诗人在询问他们现今的存在意义,或许是在探讨修行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僧的自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修行、因果、衰老与疾病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实现精神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有感(其六)

百年光景急如梭,揽镜登楼奈若何。

岁月不堪供把玩,亲朋已觉渐消磨。

功名自是身心懒,忧惧端由患难多。

富贵傥来非我有,恍如一枕梦南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自咏(其一)

自怜衰病力难胜,岂不怀归畏友朋。

随牒偶来真漫士,打包即去类孤僧。

头颅种种何劳问,面目棱棱自取憎。

赖有一廛今可老,不妨饮水曲吾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自咏(其二)

浮生一梦疾南柯,白发人间所阅多。

土木形骸齐物我,萍蓬踪迹惯风波。

可怜造化小儿耳,其奈痴顽老子何。

毁誉是非何足较,百年颜蹠共山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舟过池阳许仓蔡守留饮不果赴以诗谢之

小泊池阳暮霭中,故人留我一尊同。

归心已逐东流水,快意仍逢下水风。

自念相逢非草草,也知别去太匆匆。

归来独酌寒江上,空想宾筵蜡炬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