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沂在听到朝廷讨伐宸濠(朱宸濠)的消息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南方局势动荡的忧虑,以及对皇帝平定叛乱、安抚民众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流言蜚语的反感和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首句“吴濞窥觎久,南方竟失宁”点明了南方地区长期不安定的现状,暗示了叛乱的背景。接着,“帝心宣四国,天讨慰诸灵”表达了对皇帝决心平定叛乱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寄托了对上天保佑的期望。中间部分“多难何烦见,流言不忍听”则反映了诗人对当前复杂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不实言论的反感。最后,“可怜亲睦礼,哀痛出彤庭”表达了对国家礼仪秩序的珍视,以及在国家遭遇困难时,君主表现出的哀痛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君主决策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也体现了对社会动荡和谣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