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不归篇》由元末明初诗人无愠所作,通过对一个长期在外不归家人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思念与担忧的情感。诗中以“昨日又不归,今日又不归”开篇,强调了人物长时间的离家不归,引发了家人长久的愁绪和叹息。
“竟自无归日,劳我长歔欷。”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指出对方似乎没有归来的日子,让家人感到疲惫不堪,只能通过叹息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接着,“歔欷为何事,怜此忘家子。”诗人询问这种愁绪的原因,是对那个忘记家庭责任,一心向外谋生的人的同情。
“弃却祖翁业,向外图经纪。”描述了不归之人抛弃家族传统事业,只顾个人利益的行为,这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能反映了某些人追求个人成功与自由的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背离。
“岁月苦无多,悠悠水上波。”这两句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悠悠流动的河水,暗示着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归之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心源未照廓,奈此生死何。”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不归之人内心世界的困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当一个人的心灵世界没有得到充分的开悟和理解时,如何面对生死这一永恒的课题?
整体而言,《不归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亲人离散、时光流逝以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