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其一)送春

恼杀啼鹃,逢人还道春归去。留人不住。

谁要留春住。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

归何处,春归无路。莫是人归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点绛唇·其一》(送春)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离去的无奈与愁绪。词中通过"恼杀啼鹃"和"逢人还道春归去",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深深惋惜,杜鹃鸟的啼叫仿佛在催促着春天的离去,而人们也在感叹春光不再。"留人不住"四字,直接抒发了挽留不住春意的失落。

"花絮茫茫,万点愁人绪"通过繁花飘落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哀愁,如同千万点思绪纷飞,无处寄托。词人追问"归何处,春归无路",将春天的离去比作无迹可寻,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无情。

最后,词人借景生情,提出"莫是人归路",寓意着或许正是人们自身的离去,才使得春天失去了踪迹,这既是对春天的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索。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简洁,以春为载体,寓言人生的离合悲欢,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401)

毛奇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 字:大可
  • 号:秋晴
  •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 生卒年:1623—1716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其二)姜亦舆汝长庚庚邀听琵琶

抱出檀槽,金丝拨子轻轻落。浅围罗幕。

月上栏杆角。夜半嘈嘈,繁手惊相错。敲银索。

梦回妆阁。花底飞乌鹊。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其三)采莲曲

南浦风微,画桡已到深深处。藕花遮不住。

不许穿花去。隔藕丛丛,似有人言语。难寻溯。

乱红无主。一望斜阳暮。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相见欢(其一)

倚床还绣芙蓉。对花丛。牵得丝丝柳线翠烟笼。

愁思远,抛金剪。唾残绒。羞煞鸳鸯衔去一丝红。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相见欢(其二)

花前顾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私自整,红斜领,茜儿巾。却讶领间巾里刺花新。

形式: 词牌: 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