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卓立曾知抱节君,百年根柢渭川分。
群居族属不易地,美质子孙皆有文。
移榻清临冰簟月,积书凉护玉签云。
摇环振佩琳琅处,未许人间俗耳闻。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沈周为毛太守的竹庵所作,以竹子为主题,寓含对主人品性的赞美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首句“卓立曾知抱节君”,以竹的坚韧不拔象征毛太守的高尚节操;“百年根柢渭川分”则描绘竹子深厚的历史底蕴,暗示毛氏家族的悠久传统。接下来两句“群居族属不易地,美质子孙皆有文”,赞美毛氏一族的团结与文化素养。
诗中通过“移榻清临冰簟月,积书凉护玉签云”描绘竹庵的清幽环境,暗示主人的喜好读书,追求高雅生活。最后两句“摇环振佩琳琅处,未许人间俗耳闻”,进一步强调竹庵主人的品位超凡,不愿被世俗打扰,而是沉浸在如琳琅玉佩般的书香世界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寓人,既赞美了毛太守的品格,也展现了竹庵主人的志趣和生活环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不详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斋舫曾閒六一翁,僧居临水与舟同。
指舟为屋身浮世,假屋名舟心太空。
就地扫云天影上,开门见月浪痕中。
我来把笔閒题壁,白发泠然两鬓风。
一个山窗漏幻尘,棂棂白映纸痕新。
岂无夜半闻钟者,犹有天明做梦人。
自闇闇中劳摸索,到堂堂处弄精神。
我今更与作转语,推去关来总任真。
嗜淡原非食肉侯,圃翁种此托珍羞。
霜根下箸兼糜烂,雨叶堆盘荐齿柔。
买去固多求益者,拔来应少为人谋。
世间至味君何识,三九常充日不忧。
老僧开个岁寒坊,百树梅花万玉行。
色落空门空是色,香成妙果妙闻香。
人无入处云遮路,夜不开窗月到床。
他日大方参了义,碎中求核也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