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慈利县的地理风貌,展现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首句“百里慈阳地”点出此地温暖宜人,然而接下来的“巉岩半不毛”则揭示了地形的崎岖和植被的稀疏。诗人通过“天垂南裔尽,山插北辰高”这两句,描绘了山脉的雄伟壮观,仿佛延伸到天际,与星辰相接。
诗中“种粟惟便火,耕崖秪惯刀”形象地描述了当地人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贫瘠的山崖上用火耕作,反映出农耕生活的艰辛和智慧。最后,“驩兜墓犹在,掩鼻过秋蒿”暗指传说中的远古人物驩兜,他的墓地尚存,而诗人走过时只能掩鼻以避秋日蒿草的气味,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慈利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