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昔盐二十首.长垂双玉啼

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

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

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两颗泪水如双胞胎般落下,每天在暗中默默哭泣。
大雁飞过居延北地,而我还在辽海以西漂泊。
对着灯火,她低垂着玉制枕头,对着月光,她在金闺中洒下哀思。
她不顾衣服被泪水打湿,只担心回家的心意变得迷茫。

注释

双双:两颗。
红泪:伤心的眼泪。
度日:度过每一天。
暗中:私下,秘密地。
雁:大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远方。
居延:古代边塞地名。
人犹:我还。
辽海西:辽海西部,泛指遥远的地方。
向灯:对着灯火。
垂:低垂。
玉枕:珍贵的枕头。
金闺:华丽的闺房。
罗衣:精致的丝绸衣服。
湿:被打湿。
归意:回家的心愿。
迷:迷茫,困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夜晚独处时的寂寞与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鲜活的自然景象,传达了深沉的乡愁。

开篇“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两句,写出了游子在夜晚对着灯光,思念之情如同滴落的泪水,不断地啼哭。这里的“双双红泪”形象生动,传递了深切的情感。

接着,“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两句,通过大雁的南飞和自己仍在遥远的辽海之西,强化了离别的距离感和孤独感。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以此映衬自己的心境。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夜晚生活场景。诗人将头靠在精致的玉枕上,面对窗外的明月,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里的“垂玉枕”和“金闺”,不仅是物质上的精美,更隐喻着内心的高贵与纯净。

最后,“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即便是衣服被泪水浸湿,也不在乎,只是因为归家的路途太过迷茫而无法自拔。这份思乡之情,是那般的迫切和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离别时的孤独与寂寞。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昔昔盐二十首.关山别荡子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昔昔盐二十首.那能惜马蹄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凄凄。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

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

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昔昔盐二十首.花飞桃李蹊

远期难可托,桃李自依依。

花径无容迹,戎裘未下机。

随风开又落,度日扫还飞。

欲折枝枝赠,那知归不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昔昔盐二十首.垂柳覆金堤

新年垂柳色,袅袅对空闺。

不畏芳菲好,自缘离别啼。

因风飘玉户,向日映金堤。

驿使何时度,还将赠陇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