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嫩黄裹册印如斗,传教打门惊昼眠。
又见朔平新改岁,独怜绛老不知年。
绣衣春立层霄上,黍律阳回七日前。
更愿时和戢豺虎,一犁归种久荒田。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前七日,诗人收到新历的场景。"嫩黄裹册印如斗"形象地写出新历封面的色彩和庄重感,犹如斗大的印章。"传教打门惊昼眠"则描绘了新历送达时,不期而至的声音将诗人从午睡中唤醒的情景。
"又见朔平新改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独怜绛老不知年"中的"绛老"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淡淡哀愁,以及对年龄增长的无奈。
"绣衣春立层霄上"运用了夸张手法,将春天的形象与官员的服饰相结合,暗示着新春的到来和官场的气象。"黍律阳回七日前"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节点,农历冬至前七天,阳气回升,万物复苏。
最后两句"更愿时和戢豺虎,一犁归种久荒田"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宁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希望天下太平,不再有战乱,人们能回归田园,耕耘那久未开垦的荒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历到来的仪式感,融入了诗人对时序变迁、个人境遇以及社会理想的思考。
不详
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
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
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
少日经行浑草草,暮年归路不胜情。
扶义风云急,投难岁月长。
犹怀置嗣子,岂要负刘璋。
讨贼吾谁逊,违天有并亡。
春秋复雠方,万古烜炎光。
权贵人,多怒嗔,颐指所向四海奔。
小忤其意中如焚,发上指冠两目瞋,投袂而起剑及门。
当时使气廉将军,君视孰与秦王尊。
气力到头同一尽,牧儿持炬上丘坟。
暮程闻潦涨,投宿取村斜。
凉借何方雨,香来隔浦花。
翁分区种粒,妇进圃抽芽。
官驿应无此,通宵梦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