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芙蓉峰次铁峰先生韵

双旌日晏渡河西,绝顶芙蓉路不迷。

石臼竹竿泉袅袅,风檐露井树萋萋。

龙山事往怜吹帽,渔父言欺笑掘泥。

谷口尚堪留一醉,黄花香衬马头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芙蓉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双旌日晏渡河西”,以“双旌”象征行进队伍的威严,而“日晏”则暗示时间已晚,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接着,“绝顶芙蓉路不迷”一句,既赞美了芙蓉峰的高峻,也表达了攀登过程中的清晰指引,仿佛前路一片光明。

“石臼竹竿泉袅袅,风檐露井树萋萋”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中清幽的自然风光。石臼与竹竿,泉水轻柔地袅袅升起,风檐下露井旁,树木茂盛,生机勃勃,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龙山事往怜吹帽,渔父言欺笑掘泥”则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龙山事往,暗指历史变迁,吹帽之典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渔父言欺,或借指隐士生活,笑掘泥则可能寓含对世俗生活的戏谑。这些典故的引用,使得诗歌内涵丰富,情感深沉。

最后,“谷口尚堪留一醉,黄花香衬马头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谷口处的一番畅饮,不仅满足了诗人的感官享受,更寓意着心灵的释放与自由。黄花香衬,不仅描绘了秋日的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马头低,或许是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谦卑态度,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743)

符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成台次铁峰

□亮歌钟月满台,八窗烟景倏然开。

倚阑人在风尘表,隔岸图呈水墨堆。

法从不知龙化远,升中犹想凤仪来。

湘南旧俗多遗事,谩结秋晨旅雁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大参欧公之任滇南次韵

滇池西望祖乔迁,庾岭东来辍讲筵。

才合济川终远到,地因分陕暂于宣。

台端学苑推杨子,海上禅谈眇大颠。

始信寒花根拨在,饶他春色自年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黄义城还文江由御史左迁授经韶士

凤来晴雪亚琼枝,庾岭浈江处处奇。

别路暖回骢马客,行囊清照铁峰诗。

齐人作式宾师远,鲁国登坛弟子谁。

明日天涯重翘首,五云犹忆盖倾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奉送大宗伯严老先生赴南都

旧都常伯任惟崇,简命新裁自帝衷。

玉署鸳鸾供祖别,仙舟歌吹压春融。

登临可爱东山独,寅亮宜来鼎餗同。

老丑却怜颜驷在,飘零无计远奁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