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苏公早闻道,文章乃其戏。
乳泉出重海,作赋聊记异。
玉池咽中夜,挈瓶非小智。
气者水之生,此语可深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学可的作品,名为《题苏端明书乳泉赋后》。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苏公(可能是指苏轼)在文学上的造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的文章如同游戏一般轻松自如。这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采,更反映了诗人对于前辈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
“乳泉出重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力量和美好从深不可测的海洋中涌出,显示了苏公文章的磅礴气势和不尽的艺术魅力。接着,“作赋聊记异”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超凡脱俗的文学创作感到惊叹,并试图以此类非凡之作来记录那些难以言传的奇特之处。
“玉池咽中夜”一句,通过对月下水波如玉般洁净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紧接着,“挈瓶非小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这样宁静之夜,独自一人品味这份清幽,感受到大自然赐予之美景的欣赏者,必须具备不凡的心灵与智慧。
最后两句“气者水之生,此语可深味”则是诗人对文学创作中“气”的重要性的深刻领悟。这里的“气”指的是作品所蕴含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而“水之生”则象征着这种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诗人认为,这种对于文学“气”的理解,是需要深入体味并且不断探索的。
总体而言,王学可这首诗不仅是对苏公文章才华的一次颂扬,更是一次对于文学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和美好追求的展现。
不详
凭陵海若玩波神,怙恃乾坤不杀身。
刀锯未加先自殒,陆梁未有白头人。
妙曲挠周郎。
黄金零落大刀头,玉箸归期划到秋。
红锦寄鱼风逆浪,碧箫吹凤月当楼。
伯劳知我经春别,香蜡窥人一夜愁。
好去渡江千里梦,满天梅雨是苏州。
牡丹不好长春好,有个因依。一两枝儿。
但是风光总属伊。当初祗为嫦娥种,月正明时。
教恁芳菲。伴著团圆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