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斋竹溪盛称鉴台李君谈天小诗戏赠

品题经二紫薇公,携袖中诗访老农。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

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

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拜访紫薇公,带着袖中的诗篇去探访老农。
推测他的远祖可能曾是历史记录者,或者前身就是淳朴的风气。
我自嘲枯木般无生机,最怕菱花镜子映出丑陋容颜。
只愿海边渔稻丰收,让年迈之人不再忧虑贫富之变。

注释

品题:赞美或评论。
经二紫薇公:对紫薇公的敬称或赞语。
携袖中诗:袖中藏着诗篇。
远祖:祖先。
似曾:似乎曾经。
藏史:历史记录者。
前身:前世。
淳风:淳朴的风气。
自怜:自我怜悯。
槁木灰:枯木般的无生气。
生意:生机。
绝怕:非常害怕。
菱花:镜子。
丑容:丑陋的容貌。
海乡:海边的乡村。
鱼稻熟:丰收的鱼稻。
耄夫:老人。
穷通:贫富。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人刘克庄的作品,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高洁情操和他对于古人品德的向往。

"品题经二紫薇公"一句,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紫薇公,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古代的贤君或是道德高尚的人物,诗人通过提及这样的尊贵之名,展现了他对古人崇高品质的敬仰。

"携袖中诗访老农"则显示出诗人的谦逊态度和对知识渴望的一面。诗人带着自己的诗作去寻找那位生活在山野间的老农,通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以及他愿意向更为质朴、接近自然的人学习的愿望。

"远祖似曾为藏史,前身莫便是淳风"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家族历史的自豪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诗人通过这种表达,传递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时间感和对家族荣耀的自我认同。

接下来的"自怜槁木灰生意,绝怕菱花照丑容"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对于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而感到自怜,同时又害怕自己的才能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被人发现,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是许多有志之士在面对社会时共同的情感。

最后两句"但愿海乡鱼稻熟,耄夫不复问穷通"则是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一种向往。他希望远方的家乡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超脱,不再去关注那些繁琐的人间纷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他传递出了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栖霞洞

往闻耆老言,兹洞深无际。

闇中或识路,尘外别有世。

几思绝人事,赍粮穷所诣。

棋终出易迷,炬绝入难继。

孤亭渺云端,于焉小休憩。

凭高眺城阙,扰扰如聚蚋。

尽捐滓秽念,遂有飞举势。

山灵媢清游,雨意来极锐。

濛濛湿莎草,浥浥凉松桂。

暝色不可留,怅望崖扉闭。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留山间种艺十绝(其六)桂

谗言自昔架空虚,薏苡非珠偶似珠。

半夜庭中金屑满,老夫明日费分疏。

形式: 七言绝句

浣溪沙.寄万年海上

无赖春痕惹梦思,尊前曾记唱新词,心期但有月明知。

渐许离情通宛转,休凭旧事怨差池,相逢鬓已又添丝。

形式:

□□□□(其一)

□□□□□□□,□□□□□□□。

□□□□□□□,苍生将如安石何。

君实可为宜努力,了翁自□不须多。

直今去作循良吏,孰若来赓喜起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